上科大信息学院:AI界的明日之星?
上科大信息学院:AI界的明日之星?
上海科技大学(上科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简称信息学院)成立于2013年,致力于培养信息科学领域的创新人才和创业领袖。学院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使命,以实现科技与教育、科教与产业、科教与创业的结合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和培养计划,开设先进实用的专业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出国留学机会,强化结合实际的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团队精神、领导才能、创新和创业能力。
AI研究实力:前沿探索与创新突破
信息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强劲的研究实力。以李权课题组(交互智能与可视分析实验室ViSeer LAB)为例,该团队近期在可视分析与人机交互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合成致死预测系统SLInterpreter:该系统采用基于图神经网络(GNN)的迭代式人机协作框架,通过知识图谱完善和可解释性增强,帮助领域专家发现新的合成致死关系,为癌症靶向治疗提供重要支持。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IEEE Visualization Conference 2024会议上。
后遗症分析可视化系统:针对医疗保健领域的人工智能合作动态,李权组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开发了一个两阶段交互式可视化系统。该系统通过人类主导的人工智能辅助回顾性分析和人工智能介导的人类审查的迭代建模,提高了医疗数据分析效率和质量。
数据分析教学工具NotePlayer:为简化数据分析教学视频制作,李权组提出了一种创新工具NotePlayer。它将笔记本单元与视频片段无缝连接,结合大语言模型和计算笔记本,显著降低了教学视频制作门槛。
师资力量:国际化背景与前沿研究
信息学院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下设多个研究中心,涵盖视觉与数据智能、智能网络、后摩尔器件等多个前沿领域。常任教授100%具有海外/境外求学或工作经历,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显著成果,还积极参与学生培养工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人才培养:研究型与实践型并重
学院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电子信息工程(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两个本科专业。采用“大学院制”培养模式,注重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的培养理念。学生从本科一年级开始就有机会进入导师课题组进行科研实践,学院所有的科研设备均向本科生开放。
产业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
信息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如Xilinx、Arm等,共同开展研究生实训课程。学院还邀请企业导师参与授课,将企业实际技术问题设置为课程项目题目,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工程和创新能力。此外,学院定期组织产业报告系列,邀请行业专家分享最新技术进展和应用案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产业实践平台。
就业与深造:广阔发展前景
信息学院毕业生在就业和深造方面表现出色。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通过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和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毕业生既可以选择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也可以进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领军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和创新工作。
综上所述,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研究、国际化的师资力量、研究型的培养模式以及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正在为培养AI界的明日之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科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