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央音乐学院专家解读:平静音乐如何治愈心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央音乐学院专家解读:平静音乐如何治愈心灵

引用
人民网
10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jksb/pc/content/202502/07/content_30055503.html
2.
https://vn.world.taobao.com/item/771677682424.htm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F%B3%E6%A8%82%E5%BF%83%E7%90%86%E5%AD%B8/1353373
4.
https://peking.bjd.com.cn/channels/5b165687a010550e5ddc0e70/contentShare/6079619ae4b0ae1bb0032577/AP64f00646e4b00547e3de0d53.html
5.
http://lib.smu.edu.cn/Article/Detail/3243
6.
https://www.mybookone.com.hk/page/detail_m/1828477749607792641/%E9%9F%B3%E6%A8%82%E6%B2%BB%E7%99%82%E8%87%A8%E5%BA%8A%E6%87%89%E7%94%A8%E5%92%8C%E6%A1%88%E4%BE%8B/9787518443956.html?c=bookCate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6%A8%82%E5%BF%83%E7%90%86%E5%AD%B8
8.
https://www.musictherapy5.com/jichulilun-show-46.html
9.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58470
10.
https://wiki.mbalib.com/wiki/%E9%9F%B3%E4%B9%90%E5%BF%83%E7%90%86%E5%AD%A6

“音乐可以直达心灵深处,音乐是世界上唯一能以秒为单位,在瞬间改变人情绪状态的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周海宏教授如是说。这句话道出了音乐治疗的核心价值,也揭示了平静音乐的治愈力量。

01

音乐治疗:从专业到临床

音乐治疗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这一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首次开设音乐治疗专业,培养音乐治疗专科学生;1989年,中国音乐家协会成立音乐治疗学会,是国内最早的音乐治疗专业学会;1996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音乐治疗研究中心,1999年开始招收首批音乐治疗专业硕士研究生。自此,音乐治疗开始在人才培养上逐渐踏入正轨,也为后期专业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开始,随着国民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音乐治疗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在这一时期,国内出现了一些专业的音乐治疗机构和团队,他们在医院、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音乐治疗服务,将音乐治疗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一些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也开始探索音乐对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影响机制,为音乐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更多的支持。在这二十年里,大量音乐治疗的研究和实践得到广泛开展,证明了音乐治疗可以减轻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孤独症、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的症状和影响。

02

音乐治疗的临床效果

音乐治疗的临床效果,通过多个领域的实践得到了充分验证。在汶川地震的救援现场,音乐治疗的专业性得到了最直观的展现。震区有一些严重应激反应的孩子,在地震的应激反应下,失去了情感功能,不哭、不闹、不吃、不喝也无法睡觉,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团队提出,“能不能让我们用音乐疗法试一试。”起初很多人犹豫这种办法,并且认为地震后放音乐不合适,便没有同意。

“通过带队老师高天和学生们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同意可以试一试。”当一首悠扬的吉他曲在废墟上响起,吉他声响起的那一刻,小孩哇的一声痛哭起来,吉他声不停,小孩也从哭声中慢慢地恢复平静,趴在音乐治疗老师的肩头沉沉地睡去。

这是音乐的力量。“几乎所有的生命对声音更敏感,并且人对声音的感受更与生存相关。”周海宏说,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转折,在后期救援过程中,音乐总会时不时响起,地震所带来的悲伤、紧张、绝望等情绪随着音乐的出现得到了一些缓解。

“如果你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当音乐奏响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的情绪都会无法控制地被带走,这是音乐的力量。”周海宏告诉记者,音乐往往能触及那些语言和行动无法到达的角落,给人带来力量。

周海宏记得,前不久,他搭乘早上7点的航班出差,去往机场的路上,司机很困便随意打开一段音乐,但无济于事。周海宏说,“你打开的音乐不对。”随即拿手机播放了一段大声、激昂的音乐,司机的眼睛马上就亮起来了,这辆凌晨行驶在空旷道路上的出租车,因为一段“恰如其分”的音乐,瞬间有了使人精神的“魔力”。

因为这种“魔力”,周海宏一直研究音乐心理学,揭示音乐影响人的心理机制,力图把音乐疗愈人心的功能普及到大众。近些年,他一直在各个场合告诉人们“音乐真的可以治愈人心。”

“一个音乐心理学专业毕业的音乐减压教师。”北师大实验中学顺义学校音乐老师梁露这样形容自己。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梁露做过很多工作,可就在几年前,梁露体检时被告知癌症晚期,医生说她可能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那段时间,她感到四周都是沼泽,仿佛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消沉境地。

“周海宏教授曾多次提到,幸福是一种能力,可以用音乐来调节人的情绪。”在那次长达一年的消沉期,梁露的世界似乎忽然关闭了很多窗,好在还留下了艺术这扇窗:“只有当美妙的音乐响起时,我才能从绝望中抽离出来,正是音乐的美好让我在最艰难的时刻,仍然可以体会这个世界的美好,让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梁露告诉记者,虽然辗转近一年后才知道是误诊,但从那时起,梁露决定回到校园,开创“音乐减压”课,致力于将艺术蕴含的美好和力量带给学生们。

在校领导支持下,北师大实验中学顺义学校不仅开设了音乐减压课,讲述音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还开设了“音乐减压室”,在这里,可以听到轻柔的背景音乐,闻到温馨的植物香味,屋内没有传统的课桌椅,而是换成了舒适的沙发、地垫和茶几,学生可以体验各种音乐减压活动,如音乐冥想、音乐耳虫、身体打击乐、身音瑜伽等。

有位高三学生因为面临高考的压力,一时难以自我调整,在班上情绪失控,他预约了梁露的音乐减压团辅,在填记录表时,却因为情绪激动,转身离开了。梁露找到他后,试着把他带回来,让他先沉浸在音乐中,给他一个释放情绪和自我整理的空间,在音乐中冥想和引导式想象……终于,他开始一点点地恢复平静,面带微笑离开了音乐减压室,自己回到了教室。

周海宏在清华大学也开设了音心谐美-零基础乐队合奏课,上课的学生许多是诊断为抑郁症倾向的学生。“课堂上,我不会提及和抑郁相关的字眼,就是带他们感受音乐,然后悄无声息地提供一些情绪疏导、价值观疏导的内容。”周海宏介绍,今年课程结束时,有一个抑郁倾向很严重的孩子跟我说,“原来生活可以这么开心。”

“其实,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试着用艺术、用音乐的办法来缓解,社会应该有音乐,应该在学校教育阶段,培养孩子基本的音乐素养,为孩子搭建精神减压的港湾。”周海宏表示。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幸福和优秀挂钩,社会上也营造出一种幸福为强者专有的氛围,周海宏说道,“这或许是现阶段一些孩子心理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他们缺少了一个艺术检验幸福和生命价值取向的工具。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情,比如艺术、美。”

周海宏说,“每个人都可以试着在家里营造一个热爱艺术的氛围,如早晨起来时打开音乐,下班回到家里听听音乐,让生活有一些艺术色彩;每个月可以安排一次文化艺术活动、每个季度听一次音乐会。”

周海宏的清晨都会有音乐陪伴,“我早上起床就会打开音乐,开启美好的一天。”

03

音乐心理学的理论支撑

音乐心理学作为研究音乐与人的心理现象相互关系的科学,为音乐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生理学、物理学、遗传学、人类学、美学等有关理论,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人由原始(初生)到高级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现代音乐心理学的开始则应归功于19世纪中叶的实验心理学流派的努力,他们最初致力于研究音响与感觉之间的关系。例如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姆霍尔茨(1821~1894)通过调查及系统观察法研究了乐音与感觉的问题。费希纳(1801~1887)建立了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了大量音响强度与感觉反应的试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6条心理-物理的有关法则。冯特(1832~1920)通过自我观察及内省的方法对视觉、听觉的生理及心理方面进行了研究。马赫(1838~1916)分析了感觉与表象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时间及音乐节奏要素的感知。施通普夫研究了人们感觉的差异性,并探讨了协和与不协和的问题。这个阶段中所研究的内容以音响心理学为主,音乐心理学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20世纪初,音乐心理学才逐步分离出来,着重研究音乐与心理的关系。如西肖尔提出了如何测验音乐才能的问题,库特研究了音乐创造的心理过程与曲式之间的关系等。随着现代心理学派的出现,也产生了构造派、机能派、格式塔派、精神分析派的各种观点。50年代以后,信息论、控制论和人工智能学的出现,又为音乐心理学增添新的内容,使它从研究声音的属性、音乐才能、音乐天资等问题进入到音乐的感知、认识过程及其本质的探讨,并更多地利用科学仪器对心理活动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音乐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大致如下:音乐对心理的刺激及其效果、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与感情的关系、音乐才能的定义及分类、音乐才能的测定、音乐创造及表演的心理过程、音乐天资的遗传、音乐对社会心理的影响、音乐对疾病的作用等等,并已出现了更专门的分工,如音乐社会心理学、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治疗学等。音响心理学 研究音响与心理的关系。它是音乐心理学的前身,它们之间也颇难划清界限。就两者的对象而言,大抵是,音响泛指一切声音,包括噪声以及孤立存在的乐音在内,而有组织的乐音则属于音乐的范围。

通常音响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如下:音的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质、时值)与感觉的关系;音程(八度、协和与不协和)对听觉所产生的结合作用、融合作用及遮蔽作用;听觉与其他感觉(特别是视觉)之间的关系;听觉空间感的形成问题;有关聋人、重听或听觉疾病的问题;对噪声的感受问题等。此外还有一些属于与音响生理学或音乐心理学交叉难以划分清楚的课题,例如可闻阈、听觉疲劳、曲调感、和声感、节奏感等。

04

音乐治疗的未来展望

尽管音乐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音乐治疗师的待遇和编制问题,这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留存。其次,合格的督导师匮乏,限制了临床实践的发展。此外,音乐治疗的普及度和认知度仍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科普和教育工作。

然而,随着国家对心理健康和艺术治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音乐治疗的前景依然光明。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音乐与脑科学”专项项目,投入1500万元,通过现代脑科学研究手段,结合音乐的数据结构及其生成规律,揭示音乐治疗的神经活动特征。这一举措将为音乐治疗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重要支持。

音乐治疗,这门融合了艺术与科学的学科,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人类的心灵健康贡献着力量。正如周海宏教授所说,音乐真的可以治愈人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音乐治疗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更多人带来心灵的慰藉和生命的希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