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一湖秀水映照“两山”理念
千岛湖:一湖秀水映照“两山”理念
千岛湖,这颗镶嵌在浙西群山之中的明珠,以其1078座翠岛和一湖碧水闻名于世。作为新安江水电站建设的产物,这片人工湖泊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成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地。
生态保护的“千岛湖模式”
面对生态压力,千岛湖探索出一套系统的保护方案。通过建立特别生态功能区,出台地方性法规,确立了“出境断面始终Ⅰ类、生态环境全国一流、全市第一”的生态保护目标。在制度层面,创新实施干部任前“绿色谈话”和招商引资生态审查制度,从源头把控生态风险。
在生态修复方面,千岛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格控制临湖地带开发强度,科学保护湖岸线、山脊线和天际线。沿湖建设1210个人工湿地和各类生态缓冲带,形成有效的陆域污染拦截体系。
污染治理是保持水质的关键。千岛湖实施农业、林业、工业、生活四大污染防治方案,打造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取缔湖区砂场81处,整治网箱养殖2728亩。同时,通过科技支撑提升保护效能,建成湖库类水质水华预测预警系统,开发“秀水卫士”全域智治平台,为生态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绿色发展与生态旅游的双赢
千岛湖的生态保护并非孤立进行,而是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景区每年吸引200万游客,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原住民三代至五代人都参与到景区的建设和运营中,真正实现了生态富民。
在旅游开发中,千岛湖注重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以东南湖区为例,这里开发了黄山尖、天池岛、桂花岛等生态游憩园区,既满足了游客需求,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千岛湖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不经处理即可饮用,这背后是景区对水资源的严格管控和环保分类处置的全国领先实践。
国际视野下的千岛湖经验
千岛湖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成就引起了国际关注。2024年“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活动中,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记者实地探访千岛湖,对这里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理念给予高度评价。
土库曼斯坦记者巴特尔·列杰波夫表示,千岛湖的美景和良好生态让他决定鼓励女儿来中国留学。俄罗斯记者伊万·沙普金则感叹,在他的家乡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景色。这些国际友人的评价,从侧面印证了千岛湖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的国际影响力。
千岛湖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治理,千岛湖不仅保持了“天下第一秀水”的美誉,更成为了生态富民的典范,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千岛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