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隐匿在肠道里的「杀手」——肠息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隐匿在肠道里的「杀手」——肠息肉

引用
丁香园
1.
https://y.dxy.cn/hospital/6198/987717.html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癌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研究表明,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这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

相关病例

王先生(化名)有肿瘤家族史,近期感觉身体莫名消瘦,多方检查均未找到原因,于是进行了PET/CT检查。

PET/CT检查图像:

PET/CT检查结果:
横结肠结节(直径约1.6cm)、乙状结肠结节(直径约0.7cm),FDG代谢不同程度活跃,多为息肉样病变,建议肠镜检查。

病理结果显示,王先生虽然发现了两枚息肉,但幸运的是发现非常及时,两枚息肉均属于管状腺瘤,横结肠息肉目前处于癌前病变阶段(部分已发生癌变),现两枚息肉均已在肠镜下切除。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指肠腔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一类赘生物的统称。通俗地讲,就是长在肠管里的「肉疙瘩」,可单个发生,也可呈多发。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我国50岁而无症状并具备平均风险的人群中,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超过25%。

根据组织病理学,息肉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又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锯齿状病变两大类。

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异型增生的腺上皮构成,会进展为癌,分为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管状。腺瘤性息肉体积越大,越容易发生癌变。

结直肠息肉、肠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

鉴于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早期发现结直肠息肉显得至关重要。结直肠癌前病变包括直径≥l0mm的腺瘤,绒毛结构≥25%的腺瘤(即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其他病变。

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无结直肠癌病史,推荐筛查起止年龄在40~74岁之间。建议每5~10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是诊断结直肠肿瘤的金标准,应尽可能获取组织病理学诊断。临床分期诊断方法包括胸、腹、盆部增强CT,依据医疗条件还可选择超声检查、染色放大内镜、超声内镜(EUS)、MRI及PET/CT等影像学评估方法。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如代谢活性,这对于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至关重要。而且PET/CT能够反应全身病灶的代谢状况,有助于发现隐匿的转移灶,也有助于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如肠癌伴肠梗阻者,由于肠镜无法通过病灶部位,因此PET/CT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及分期评估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0(003)002

[2]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2020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3] 叶倩云, 刘凤斌. 大肠息肉发病相关风险因素及方法学研究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33(3):4.

[4] 国家卫生健康委《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