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尖峰岭:守护热带雨林的绿色奇迹
海南尖峰岭:守护热带雨林的绿色奇迹
尖峰岭热带雨林,这片被誉为“热带北缘生物物种基因库”的绿色明珠,不仅是海南岛的生态屏障,更是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1年被正式设立为国家公园以来,尖峰岭热带雨林的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科技赋能,构建智慧化生态管护新模式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尖峰岭分局的监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安装在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这些珍稀动物的活动情况。这只是尖峰岭热带雨林智慧化生态管护体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尖峰岭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构建了省级智慧管理中心、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启动了“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项目。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全天候监测。护林员配备专用手机,与信息管理平台相连接,每次巡护的时间、路线都会被记录下来,大大提高了巡护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保护成效显著,生态功能持续提升
自1993年停止商业性采伐以来,尖峰岭热带雨林的保护工作已持续近30年。数据显示,与1996年相比,2017年尖峰岭天保工程区的森林面积增加了5.9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61个百分点,森林总蓄积量增加了165.21万立方米。
森林质量的提升也带来了生态功能的增强。尖峰岭热带雨林的年调蓄水量从1996年的6.73亿立方米增加到2017年的7.06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新建一座中型水库。固碳释氧能力也显著提升,21年间森林植被净增加了141.77万吨碳,相当于吸收了39.42万辆排量为2.0的汽车一年行驶1万公里所排出的二氧化碳。
创新实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尖峰岭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开发国家公园碳汇产品,并于2023年7月10日完成首批交易,3家公司认购了合计35万元的热带雨林碳汇。这是全国首例国家公园碳汇交易活动,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的路径。
此外,尖峰岭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产业也蓬勃发展。据统计,2004年至2017年间,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累计接待游客87.2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094.5万元,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面临挑战:道路建设带来的新考验
然而,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研究显示,道路致死已成为威胁两栖动物生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道路两侧建筑物较多的路段,两栖动物的道路致死数量更大。
未来,尖峰岭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将规划布局两条旅游环线,包括六片区环线和尖峰岭环线。如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好野生动物,成为尖峰岭热带雨林保护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展望未来:生态与发展的和谐共生
面对新的挑战,尖峰岭热带雨林的保护工作正在积极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例如,针对道路致死问题,专家建议在道路两侧建筑较多的路段采取安装围栏、限速等措施。同时,通过科研监测持续跟踪生态变化,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尖峰岭热带雨林的保护之路,不仅是生态保护的实践,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从智慧化管护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社区搬迁到科研监测,尖峰岭热带雨林的保护工作正在不断深化,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热带雨林保护提供着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