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溴马隆新药研发: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福音?
苯溴马隆新药研发: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福音?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Frost&Sullivan预测,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人数将在2030年达到2.4亿人,而国内痛风药物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8亿元,并预计于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108亿元。
在众多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中,苯溴马隆因其显著的降尿酸效果而备受关注。作为第一代URAT1(尿酸盐转运体)抑制剂,苯溴马隆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然而,该药的安全性问题一直令人担忧。
自1971年在德国获批以来,苯溴马隆的使用历程可谓坎坷。1994年,荷兰率先报告了苯溴马隆的肝毒性事件;2000年,日本相继报道了三例由苯溴马隆引起的肝衰竭;2003年,因在欧洲引起爆发性肝坏死案例,该药被撤出法国等欧洲市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FDA始终未批准苯溴马隆上市,主要是考虑到其严重的肝损害风险。
尽管如此,苯溴马隆于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凭借其显著的疗效迅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然而,随着2009年非布司他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苯溴马隆的市场份额开始逐渐下滑。但令人担忧的是,苯溴马隆的服用人群仍然非常庞大,其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苯溴马隆改构的新药研发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恒瑞医药的SHR4640。作为国产首个申报上市的URAT1抑制剂,SHR4640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研究显示,在高剂量组中,SHR4640的降尿酸效果显著优于苯溴马隆。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药是多替诺雷。该药已于2023年1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与苯溴马隆相比,多替诺雷的代谢产物不含有"对苯醌"或类似物,可避免肝毒性。此外,该药对肾功能和肝功能无明显影响,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效率。
除了上述两种药物,目前全球还有至少20项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小分子药物在研,其中以URAT1抑制剂为主。国内多家企业如恒瑞、璎黎、信诺维等均有相关产品在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品红的AR882已显示出同类最优的潜力。其临床数据显示,相比现有疗法,AR882不仅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还能显著减少痛风石、减轻尿酸结晶负担及降低痛风急性发作率。
然而,新药研发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以雷西纳德为例,这款曾被阿斯利康以12.6亿美元收购的药物,最终因显著的肾毒性而停售。这提醒我们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药物的安全性。
总体而言,基于苯溴马隆改构的新药研发为高尿酸血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新药在保持甚至提升疗效的同时,有望克服传统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研发的不断推进,我们期待更多创新药物能够早日上市,造福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