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俤团队揭秘铁死亡新疗法
王福俤团队揭秘铁死亡新疗法
近日,浙江大学王福俤教授团队在铁死亡研究领域再次取得重要进展,其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通报》上。该研究不仅深入揭示了铁死亡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还为靶向铁死亡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铁死亡是一种铁离子依赖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于2012年发现并命名。近年来,铁死亡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其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福俤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铁死亡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在心脏疾病研究方面,团队发现铁死亡是心脏损伤的关键机制。他们通过多种细胞死亡抑制剂处理结合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证实铁死亡特异性抑制剂Ferrostatin-1能显著降低阿霉素导致的心脏毒性,并提高小鼠存活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血红素加氧酶-1(Hmox1)的激活介导自由铁离子释放,从而诱发心肌细胞铁死亡。这一发现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获得国际铁死亡研究权威、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Marcus Conrad教授的高度评价。
在肝脏疾病研究领域,王福俤团队揭示了铁死亡在肝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发现,肝脏作为重要贮铁器官,其铁稳态失衡会引发脂质过氧化堆积,最终导致铁死亡相关疾病。团队还首次利用多种铁过载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发现并阐明铁死亡是铁过载诱发血色病性肝脏损伤的重要致病机制,该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肝脏病学》(Hepatology)上。
在药物开发方面,王福俤/闵军霞教授团队在《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发表综述,系统总结了靶向铁死亡调控通路的小分子药物研究进展。他们提出,通过靶向铁离子代谢、氧化还原代谢和脂质代谢等调控通路,可以开发出针对铁死亡的新型治疗药物。此外,团队还提出了利用纳米技术构建靶向铁死亡药物的五大策略,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福俤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铁死亡领域的基础研究,更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铁死亡的治疗方案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