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分手后适合快速进入新恋情吗?新旧观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分手后适合快速进入新恋情吗?新旧观点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isworkclinic.com/news/rebound/

分手后是否应该快速进入新恋情?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分手后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失恋后的功课以及快速投入新恋情可能带来的好处。

失恋后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失恋不仅带来情感上的分离,还会在生理和心理层面造成巨大冲击。研究表明,失恋会引发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如情绪低落、失眠、食欲改变和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因为失恋会影响大脑中与奖赏和动机相关的区域的神经传导物质分泌,例如多巴胺和催产素。此外,失恋还会导致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升高,进而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和整体健康。

那么,这些类似抑郁的症状一般多久才能恢复呢?研究发现,分手后抑郁症状会在一个月内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对于那些将分手视为负面事件的人来说,他们的抑郁症状在分手当月比分手前一个月高出57%,但分手后一个月,抑郁症状会下降45%,并在三个月内恢复到分手前的基线水平

失恋后的功课

一般从事婚恋研究或临床工作的专业人士,通常建议失恋后要让身心得到休息和调整,再进入下一段恋情。在这段感情空窗期中,有两件重要的功课需要完成:

  • 反思自己在感情中是否容易有过度自我牺牲的倾向:显著焦虑依附的人在感情中常常缺乏安全感,渴望从伴侣身上获得认可和爱,为了维系关系和取悦伴侣,他们可能会压抑自身需求,过度付出,甚至忍受对方的负面行为。而总是在付出包容、轻易妥协退让的一方更容易被伴侣把这些行为视为理所当然,造成权力不平等,当然,这个过程中,亲密感和安全感并不见得会提升,所以关系仍然是不稳定的。

  • 反思前任是否有“黑暗人格三角特质”:这些人往往具有操控性、剥削性和缺乏同理心,他们可能会利用你的善良和爱心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你却可能不自知。分手,可以让你从这种有毒、病态的关系中逃离,保护自己免受进一步伤害。

然而,2013年和2015年的不同研究团队对“在当事人尚未完全从上一段感情中恢复过来的时候,不久便开始的新恋情(反弹关系,Rebound Relationship)”的研究发现,人类展现出不同的潜力。过往多数心理卫生工作者都以为焦虑依附的人会进入反弹关系,是为抵消与前任分离开的痛苦,然而在研究中显示:焦虑依附者有机会透过3个路径,改变自己过去“一直要有人爱,自己才是完整的”内在信念,反倒是逃避亲密的退缩者,因继续压抑分手的痛苦,导致个人成长较低。

  • 反弹关系(Rebound):避免将新伴侣视为前任的替代品;避免过度依赖新伴侣;保持自我反思。

  • 反思(Reflection):认识自己的行为模式,促进步个人成长。

  • 分手后的痛苦、强烈的情绪,可能促使人深思(Brooding)

这里有一些提供焦虑依附者在失恋后的反思具体做法,应该不管是哪一种依附类型的人都很适合尝试:

  • 写日记:记录分手后的情绪变化、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有助于辨识自身的模式、状态。

  • 与朋友或家人倾诉:与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可以获得支持和不同的观点。

  • 寻求专业心理协助:专业心理工作者可以提供客观的分析和引导,帮助焦虑依附者深入理解自身的问题,并发展在关系中更健康的应对/互动策略。

  • 尝试在新的伴侣关系中实践新方法:例如沟通技巧、冲突处理技巧等。

快速投入新关系可能带来的好处

研究发现,快速进入新恋情可能有助于提升自尊和对前任的释怀,但这种情况只适用于特定人群:低度焦虑依附和低度回避依附的人,也就是整体上很接近安全型依附的人,才比较适合在分手后进入反弹关系且获得益处。因为这些人拥有较高的情感调节能力和自我价值感,即使在分手后,也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并愿意敞开心扉迎接新的恋情。

但研究也指出,进入反弹关系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如继续与前任纠缠不清、带着复仇心态经营新感情等。从依附理论的角度来看:

  • 焦虑依附的人在分手后往往经历更强烈的痛苦和失落感。他们可能会试图通过与前任保持联系来寻求安慰和安全感,即使这段关系已经结束。研究也显示这类人更容易投入新的恋情来转移对前任的依恋。在这种情况下,与前任保持联系可能是一种试图控制和操纵前任的方式,以减轻自身的焦虑和不安。这种复仇心态也可能源于焦虑依附者害怕被抛弃和不被爱的深层恐惧。通过让前任感到痛苦或嫉妒,他们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并获得一种扭曲的心理平衡。

  • 回避依附的人则倾向于压抑自己的情绪,避免亲密关系。他们可能会与前任保持距离,以保护自己免受进一步的伤害。然而,研究也指出,回避依附型的人在面对重大关系破裂时,例如离婚,他们的情绪防御机制可能会被瓦解,导致他们经历更糟糕的情绪适应和幸福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与前任保持联系,并怀有复仇心态,可能是为了报复前任对他们造成的伤害,或者试图重新掌控这段关系。

分手后的心理调适:

  • 分手后,人们需要时间来处理失落和痛苦的情绪,并从这段关系中吸取教训。

  • 与前任保持过多联系可能会阻碍这个疗伤的过程,使人难以放下过去,并可能将未解决的问题带入新的关系中。

  • 复仇心态也可能源于未被妥善处理的愤怒和怨恨情绪,也就是所谓“我不好受,你也别想好过”。

  • 如果一个人无法原谅前任,并放下过去的伤害,他们可能会陷入复仇的循环中,最终伤害到自己和新的伴侣。

总结这篇文章,得出一个看似平淡的结论:分手是一件大事,是一段一对一感情的结束,还是应该修整一下自己,再出发比较好。当然,如果你是心理韧性强大,平常也能深刻省思自己感情经营之道的人,感情来了,要迎上去也不是不行。只是每一个“前任”之于我们自己,都曾经是陪伴的影子,关系还在时要经营关系,关系不在了,也要省思自己是如何经营关系的。

参考文献:

  1. Marshall, T. C., Bejanyan, K., & Ferenczi, N. (2013). Attachment styles and personal growth following romantic breakups: The mediating roles of distress, rumination, and tendency to rebound. PloS one, 8(9), e75161.

  2. Acolin, J., Cadigan, J. M., Fleming, C. B., Rhew, I. C., & Lee, C. M. (2023). Trajec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he Context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 Breakup: Characterizing the “Natural Course” of Response and Recovery in Young Adults. Emerging Adulthood, 11(5), 1211-1222.

  3. Brumbaugh, C. C., & Fraley, R. C. (2015). Too fast, too so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rebound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2(1), 99-118.

  4. Naud, C., Lussier, Y., Sabourin, S., Normandin, L., Clarkin, J. F., & Kernberg, O. F. (2013). How attachment and excessive self-sacrificing depressive dynamics are related to coupl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over time. Couple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1), 14.

  5. Kanemasa, Y., Miyagawa, Y., & Arai, T. (2022). Do the Dark Triad and psychological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mutually reinforce each other? An examination from a four-wave longitudinal stud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6, 111714.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