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云:用“新云南”打赢抗战的传奇军阀
龙云:用“新云南”打赢抗战的传奇军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在民族危亡之际,云南王龙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率领滇军出滇抗战,这是云南军队第一次出省作战。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滇军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整军经武: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滇军
龙云主政云南后,深知军队对于军阀组织的重要性。他将增强军力作为核心任务,实施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措施。
在军队编制方面,龙云吸取了1931年卢汉、张冲、朱旭、张凤春四师长“倒龙”的教训,实行“废师为旅”,剥夺四师长的兵权。各师所属中下级军官,都经过一番整顿淘汰,团、营长任免都由龙云直接亲裁。这一改革使龙云对军队的控制力大大增强。
龙云非常重视军官的训练,亲自主持培训。早在1928年,龙云就成立了军官团。1930年,为向各部队补充新的基干人员,又成立教导团并兼任团长,对学员施以学、术两科教练,并进行以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为内容的精神教育。1935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成立,龙云任校长,唐继麟任主任,主要培养滇军骨干。这类教导团训练下级军官4000余人,奠定了龙云集团军事人才的基础。
在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的人选上,龙云注重以血缘、族缘的方式强化对军队的控制。他通过任用亲属和同族将领,构建了一个以龙云为首的统治集团。这个集团的主要人物多与龙云有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成为龙云用来强化内部凝聚力的重要纽带。
建设新云南:奠定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为了支撑军队建设和抗战需要,龙云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他将改革分为三期推进:第一期改变征收本位,清偿前政府历年积欠;第二期整理税收,补充军实;第三期增加生产,发展官营事业。
在具体措施上,龙云推行了整顿税务、整顿金融、统制外汇、拓展税源、兴办官办企业等政策。通过这些改革,云南的财政状况得到改善,为军队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滇缅公路:抗战生命线的诞生
1937年,龙云提出修建滇缅公路的建议,得到国民政府的批准。这条公路全长1146公里,其中云南段959.4公里,于1938年8月竣工通车。滇缅公路的建成,成为抗战期间中国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滇缅公路的修建过程极为艰辛。当时,云南经济相对落后,技术设备简陋,加之地形复杂,施工难度极大。然而,在龙云的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仅用9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条“抗战生命线”的建设。
滇缅公路的修建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滇缅铁路云南段需要与缅甸境内的缅段铁路连通,滇缅铁路的建设需要得到英国的配合,而且在铁路建设资金、建筑材料与装备等方面国民政府也需获取英国的支持。因此,国民政府自筹备初期便与英方进行了接触与交涉。
结语:历史功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龙云因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被蒋介石免去云南省政府主席职务,结束了他在云南20年的统治。尽管如此,龙云在云南的贡献和他在抗战中的功勋,使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龙云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不仅成功掌控云南,还为国家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推行的“建设新云南”政策,使云南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龙云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近代史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