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口服溶液:医护处理指南
紫杉醇口服溶液:医护处理指南
药物概述
紫杉醇口服溶液(Liporaxel)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紫杉醇制剂,由韩国大化制药基于其创新的脂质自乳化药物递送技术(DH-LASED)开发而成。该技术通过使用安全的食品级辅料(如甘油单油酸酯、甘油脂肪酸酯和聚山梨酯80),在不添加聚氧乙烯蓖麻油EL的情况下,实现了紫杉醇的高效口服递送。这种新型剂型不仅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显著降低了传统注射剂型常见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和神经毒性。
用药指导
用法用量
紫杉醇口服溶液的标准剂量为200mg/m²,每日两次,分别在早餐后和晚餐后1小时服用。每个治疗周期为28天,其中第1、8、15天为用药日。用药前需将药液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加热至透明状态(约37℃),并在30分钟内服用完毕。服药后需用清水漱口,以确保药物完全摄入。
剂量调整
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和肝功能。如果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1500个/mm³)或血小板减少(<100,000个/mm³),应暂停用药直至指标恢复至安全范围。对于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降低剂量:
- 初次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后续疗程减量至220mg/m²
- 再次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后续疗程减量至180mg/m²
禁忌症
- 对紫杉醇或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禁用
- 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
- 妊娠期妇女禁用
- 中性粒细胞计数<1500个/mm³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 用药前需确认患者无严重过敏史
-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感染性肺炎风险
- 药物需在2-8℃冷藏保存,避免冻结
- 服用前需加热至透明状态,但不可过度加热
副作用管理
周围神经病变
紫杉醇相关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感觉症状,如麻木、刺痛、冷诱导的感觉障碍和神经病理性疼痛。运动神经病较少见,但若出现可发展为瘫痪。预防措施包括输注药物期间穿戴冷冻手套或袜子。治疗方面,可使用B族维生素、叶酸和烟酰胺。对于疼痛症状,可考虑使用度洛西汀等抗抑郁药。出现3度神经毒性时需停止治疗,待恢复后再降低剂量继续用药。
骨髓抑制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发生在用药后8-10天。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当中性粒细胞计数<500/mm³持续7天以上时,需调整后续剂量。可考虑使用升白细胞药物。
皮肤反应
常见表现为瘙痒和皮疹,多在开始的几个疗程用药后2-3天出现。轻度皮疹可局部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氢化可的松软膏;中度皮疹需配合口服氯雷他定;重度皮疹可能需要使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
疼痛
紫杉类药物相关的疼痛(TAPS)通常在用药后1-3天内出现,一周内可自行缓解。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地塞米松连续给药3天。对于高剂量(>410mg)患者,需特别警惕。治疗方面可考虑使用塞来昔布或吲哚美辛栓。
胃肠道反应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和粘膜炎,一般为轻度和中度。可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脱发
化疗后会出现一过性的脱发,以头部最为常见。通常为可逆性,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特殊人群用药
老年人
老年人使用紫杉醇口服溶液时需谨慎,建议从较低剂量开始,根据耐受性调整剂量。需密切监测血液学指标和肝功能。
儿童
目前尚无足够的儿童用药数据,不推荐儿童使用。
肝功能不全
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中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紫杉醇口服溶液主要通过CYP3A4代谢,因此需避免与CYP3A4强抑制剂(如酮康唑、克拉霉素)和诱导剂(如利福平、圣约翰草)合用。同时,需谨慎与可能增加神经毒性的药物(如长春新碱、顺铂)联用。
储存和配制要求
- 药物需在2-8℃冷藏保存,避免冻结
- 服用前需加热至透明状态(约37℃)
- 开启后需在30分钟内服用完毕
- 无需特殊配制,直接口服即可
紫杉醇口服溶液的上市为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其便捷的用药方式和良好的安全性特征,有望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在使用时需严格遵循用药指南,密切监测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