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辽宁省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救救六百岁的村庄!”这是一封来自93岁离休干部的求助信,信中提到的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三个有着近600年历史的村庄,正面临着传统民居逐渐消失的困境。
据统计,辽宁省目前共有45个中国传统村落和85个省级传统村落。然而,在这份看似可观的名单背后,却隐藏着保护不力的危机。在建昌县的实地走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具有数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已经破败不堪,有的甚至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在喇嘛洞镇坤都营子村,70岁的村民霍凤林指着自家200多年历史的老宅无奈地说:“房子太老了,住不了人,修也得花不少钱,我正琢磨把它拆了呢!”而在必力营子村,100多年历史的老宅大多已经坍塌,院子里长满了荒草。
然而,并非所有传统村落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在锦州市北镇市大市镇华山村,情况则大为不同。这个拥有200多所明清时代民居的村庄,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获得了300万元保护资金。村里不仅对老建筑进行了修缮,还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景区。
华山村的成功经验表明,传统村落保护并非经济发展的阻碍,反而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但要实现这一转变,还需要解决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现实问题。目前,许多村庄在具体操作上仍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老建筑。
专家建议,应尽快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现状普查,充分借助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同时,要加强传统村落规划设计、保护利用等人才队伍的培养,借鉴国外经验,在村庄规划建设方面进行统一审批,以保持村庄的整体风格。
此外,还应探索传统村落开发利用试点,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让社会各界看到传统村落保护的前景,激活和增强保护积极性。正如专家所说,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拖累,开发利用得好,完全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面对“有乡村没乡愁、有新房没灵魂”的现状,我们亟需行动起来,既要保护好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传统村落,又要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不仅是为了保存过去的记忆,更是为了给未来留下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