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汤降脂新趋势,你了解吗?
参附汤降脂新趋势,你了解吗?
参附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参附汤在降脂方面的效果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从参附汤的组成、功效、现代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其在降脂和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参附汤的组成与传统功效
参附汤最早记载于《正体类要》,由人参和附子两味中药组成。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两药合用,具有温阳固表、和胃理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元气大亏、阳气暴脱、出冷汗、手脚冰冷、呼吸微弱、上气喘急、经常泄泻、脐腹疼痛、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症状。
参附汤在降脂方面的现代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参附汤在降脂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一种常见的脂质代谢紊乱疾病,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属于中医的“痰湿壅滞”范畴,主要是指脾胃功能失调,脂肪代谢功能减弱导致湿气积聚,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和代谢平衡。
参附汤通过温阳固表、和胃理气的作用,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调节脂肪代谢。临床试验证实,参附汤对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具有显著疗效。此外,参附汤还具有延长动物耐缺氧的时间,保护心肌,增加冠脉流量,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抗脂质过氧化物及调节免疫的功能,还能够改善血液的流变学,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等等作用。
参附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参附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参附汤能显著改善心肌功能,增加冠脉流量,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参附注射液是由红参、附子两味药物组成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和乌头类生物碱,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重效果的特点,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有多种药理学作用。
在改善大循环方面,参附注射液通过调节心室重构后的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降低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的同时增加Smad7的表达,改善心室结构和功能,减少心肌纤维化[3],达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同时减轻心肺复苏后心肌β-肾上腺素受体转导系统损伤而改善心功能[4]。并且参附注射液可以抑制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心肌凋亡[5]。在改善微循环方面,有研究通过旁流暗视野成像技术(side-stream dark field imaging,SDF)观察心肺复苏期间参附注射液对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提示参附注射液能够增加微血管流动指数,增加灌注血管密度和比例,改善小微血管和大微血管中的微循环血流量[6]。
参附注射液能够提高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中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减少细胞游离钙浓度,防止钙超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物产生。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PI3K)/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通路激活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7];提高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8];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而减轻炎症反应对细胞的伤害,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从而发挥抗损伤作用。对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其他脏器(脑、肺、肝)损伤,参附注射液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休克患者中,参附注射液的应用尤为广泛。一项包含12项随机对照试验共90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参附注射液可使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治疗6 h后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乳酸水平较常规治疗组降低[18]。Li等[19]进行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研究,共纳入19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97例)和参附治疗组(102例)。结果发现,对于基线乳酸水平较高(≥4.5 mmol/L)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参附治疗组可显著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7 d生存率(83.3%vs. 54.5%,P=0.034),并改善其28 d生存率(72.7%vs. 47.6%,P=0.092)。
在心功能不全及心源性休克方面,参附注射液能显著增加心肌收缩力及血管灌流量,提高平均动脉压、心排量、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大循环。一项包含97个随机对照研究涉及8202个心功能不全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加用参附注射液可明显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心率、血压、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及舒张功能(E/A),并且其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另有试验显示,给予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结果发现经过参附治疗后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4]。
参附汤与西医降脂方法的对比
与西医降脂药物相比,参附汤具有以下优势:
- 多靶点作用:参附汤通过调节多个生理环节,如改善代谢功能、保护心肌、调节免疫等,实现降脂效果
- 整体调理:参附汤不仅关注血脂指标,更注重整体机能的改善,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副作用小:参附汤由天然中药组成,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长期服用
然而,参附汤的降脂效果可能不如某些西药迅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使用注意事项
虽然参附汤在降脂和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但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 适用人群:参附汤主要用于阳气暴脱者、滑泄不固者,过敏体质者禁用
- 用药时机:参附汤是急救方剂,病情稳定后需立即停药,不可久服
- 配伍禁忌:紧急情况下一般不考虑同服禁忌,但病情稳定后需遵医嘱调整用药
- 个体差异: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
参附汤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降脂和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其温阳固表、和胃理气的功效,不仅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还能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参附汤的多重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使用参附汤时需遵医嘱,注意用药安全,以充分发挥其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