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越剧团青春版《梁祝》:95后主演如何演绎经典?
南京市越剧团青春版《梁祝》:95后主演如何演绎经典?
10月24日晚,南京市越剧团青春版《梁祝》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大礼堂精彩上演,千余名师生共同见证了这场视听盛宴。舞台上,两位95后主演裘赛琳和庄涵婷用精湛的表演,为这部流传千年的爱情故事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与青春的碰撞
南京市越剧团成立于1956年,是越剧三大院团之一,拥有23名国家一、二级艺术家。此次推出的青春版《梁祝》是该团在传承经典的同时,积极探索传统戏曲现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青春版《梁祝》的演员阵容平均年龄仅20岁左右,这与剧中人物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年龄高度契合。南京市越剧团副团长张玲表示:“这样的安排能让年轻观众产生共鸣,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越剧艺术。”
创新演绎,焕发新生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南京市越剧团在剧目创排和舞美设计上都进行了大胆创新。演员的服装和造型融入了当下流行的国风元素,舞台呈现则运用了现代化的灯光和多媒体技术,使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们希望通过创新的视觉设计和舞台表现手法,让年轻观众感受到越剧的魅力。”张玲说,“同时,我们也注重保留越剧的传统韵味,让老观众也能满意。”
传统戏曲的传承困境
然而,传统戏曲的传承并非一帆风顺。据统计,从1983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全国戏曲剧种从374个锐减至286个,平均每年消失近10个剧种。这种现象背后,是戏曲演员的断层和观众基础的流失。
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曾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机会接触戏曲,甚至不知道如何欣赏一场戏。”这种观众基础的缺失,反过来又影响了戏曲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突围之路:从校园到舞台
面对困境,南京市越剧团选择从校园入手,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让年轻观众近距离感受越剧的魅力。团长杨庆锦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一批年轻的戏曲观众,为传统戏曲注入新的生命力。”
同时,剧团还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裘赛琳和庄涵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裘赛琳作为竺派最年轻的传人,已经在多部大戏中挑大梁;庄涵婷则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表演能力,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未来可期
“梁祝”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一千六百多年,经过代代相传,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为什么我们古典的传说最受欢迎的是《梁祝》呢?因为它不仅是写了悲剧,而且写了理想,这就表示中国人民是有理想的、有希望的并为之奋斗的”。
在新时代,这个古老的故事正在以新的方式延续。南京市越剧团青春版《梁祝》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戏曲在当代的无限可能。正如一位观众所说:“原来越剧可以这么年轻,这么时尚!”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喜爱传统戏曲,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门古老的艺术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