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28镇跻身全国千强: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
东莞28镇跻身全国千强: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
2023年全国千强镇榜单揭晓,东莞再次交出亮眼成绩单:28个镇全部跻身全国千强镇,其中14个镇进入百强,数量位居全省首位。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东莞镇域经济的实力,更折射出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
集群化发展:东莞镇域经济的基石
东莞镇域经济的首要特征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以长安镇为例,作为广东首个千亿镇,长安凭借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全球每年生产的智能手机,每8台就有1台产自长安,OPPO、vivo等龙头企业在这里发展壮大。同时,长安还培育了机器视觉、新能源配套、电子大健康三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从“双柱支撑”转向“多极增长”的产业发展格局。
同样,虎门镇依托服装产业,打造大湾区时尚产业集聚地;大朗镇则以毛织产业闻名,全球每5件毛衣就有1件产自这里。这些产业集群不仅规模庞大,而且产业链完整,上下游企业高度集聚,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
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东莞镇域经济正在从“制造”向“智造”转型。松山湖高新区是这一转型的典型代表。作为东莞科技创新的“原点”,松山湖不仅拥有华为这样的龙头企业,还布局了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岭山镇则借助毗邻松山湖的优势,主动对接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形成“松山湖科创+大岭山制造”的发展格局。大朗镇也依托散裂中子源、材料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加快构建技术研发体系,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区域协同:拓展发展空间的新路径
东莞各镇街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区域协同和优势互补。南城街道作为城市中心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服务支撑;虎门镇则通过建设大湾区时尚谷、衣流产业园等平台,打造世界级服装产业集群先行区。
塘厦镇提出与深圳共建“湾区硅谷”,进一步深化深莞合作。麻涌镇则聚焦商贸流通,通过供应链创新为经济发展赋能。这种差异化定位和协同发展模式,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空间革命: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面对土地资源紧张的挑战,东莞各镇街纷纷启动“空间革命”。南城提出3年内整备土地超1600亩,新增产业空间约54万平方米。虎门则推进3个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拆除整备“工改工”用地超400亩,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占比提升至65%。
未来展望: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东莞镇域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各镇街正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的交流合作,探索互利共赢新模式。可以预见,东莞镇域经济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东莞镇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其成功之道在于: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区域协同为路径,以空间革命为支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质量发展体系。这种模式不仅推动了东莞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为广东乃至全国的镇域经济发展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