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赤壁赋》:千古名篇背后的黄州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赤壁赋》:千古名篇背后的黄州故事

引用
百度
15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9%E8%B4%AC%E4%B9%8B%E5%9C%B0/13006309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A4%E5%A3%81%E8%B3%A6/130
3.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aeb9b7bbee0e487b3a2720ec
4.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415351
5.
https://www.sohu.com/a/621636606_121483831
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586321792523365
7.
https://m2.allhistory.com/ah/article/5f59c8fb851391000193ea74
8.
https://new.qq.com/rain/a/20230612A03WDV00?no-redirect=1
9.
https://m.ruiwen.com/wenxue/chibifu/142861.html
10.
https://m.ruiwen.com/wenxue/chibifu/264777.html
11.
http://www.lubanyouke.com/49151.html
12.
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225/1414246.html
13.
https://mirror.xyz/0xb832b1220faCcA52483ffCd0696a2aa7f174F1A6/alAhlKFhHlLerTodZpycsZKa9JrC3vAmY5FvCRH5XM8
1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9%8D%E8%B5%A4%E5%A3%81%E8%B5%8B
15.
https://www.mssswhyjy.com/sansu/xslw/detail?uid=1000000000000072376

公元107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乌台诗案”彻底改变了苏轼的人生轨迹。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坛巨匠,因诗文获罪,被捕入狱,险些丧命。幸得朝中大臣求情,苏轼最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开始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流放岁月。

黄州,这个长江边上的小城,成为了苏轼生命中的转折点。在这里,他不仅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更完成了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士大夫到一位超然旷达的文人智者的蜕变。

月夜泛舟,主客问答

《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正值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一个秋夜,苏轼与友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面对浩渺的江水和皎洁的月光,他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赋文。

赋文以月夜泛舟的悠闲开篇,描绘了一幅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宁静画面。然而,当洞箫声起,哀怨幽咽,苏轼内心的复杂情感也随之涌动。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他巧妙地展现了自己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客人的回答充满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种对生命有限性的叹息,正是苏轼在贬谪期间经常面对的困扰。

哲理思辨,超然物外

然而,苏轼并未停留在这种消极的情绪中。他以哲人的睿智回应道:“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种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努力。

他进一步指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种对自然美的欣赏,不仅是对物质欲望的超越,更是对人生困境的超脱。

艺术成就,历史影响

《赤壁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更是一次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探讨。苏轼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融为一体,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黄州岁月,精神蜕变

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不仅是文学创作的高峰期,更是他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从初到黄州时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孤独,到《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再到《赤壁赋》中“天地之间,物各有主”的豁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苏轼精神世界的蜕变轨迹。

这种蜕变,源于他对儒家入世思想的反思,对佛老思想的融合,更源于他对人生苦难的深刻体悟。正如他在《赤壁赋》中所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种对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正是苏轼在黄州期间形成的人生智慧。

《赤壁赋》不仅是苏轼个人的文学杰作,更是他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只要我们保持一颗超然旷达的心,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超越时空的人生智慧,正是《赤壁赋》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