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44项非遗瑰宝闪耀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再添新彩
春节申遗成功:44项非遗瑰宝闪耀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再添新彩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晚,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会议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44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数量位列全球第一。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它不仅是亿万中国人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美好时刻,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此次申遗成功,标志着春节这一文化瑰宝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春节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据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从亚洲到美洲,从欧洲到非洲,春节的喜庆氛围已经跨越国界,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盛事。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展现了中华文化在全球文明版图中的独特价值。它向世界传递了和谐、和平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了非遗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正如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所说,这一成就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这一喜讯,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真诚希望各国人民一起分享“春节快乐”。在巴拉圭亚松森的申遗现场,当评审结果公布时,年味十足的旋律响彻会场,春节文化符号占据大屏:春联、舞龙、中国结等元素轮流登场,现场顿时喜气洋洋。乐声渐息,现场数十个国家代表起身,来到中国代表团席前握手祝贺。一些代表甚至能用流利的中文说“春节快乐”。我方的回礼也颇有“年味儿”——装着福卡的红包,寓意将春节申遗成功的欢乐分享给更多人。
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主席南希·奥韦拉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付出大量努力,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当前,春节的国际传播仍存在节日仪式驳杂、文化符号缺乏提炼、节日文化产品开发不够等问题。因此,提炼春节的仪式、符号意义,打造春节文化产品是进一步推动春节国际传播、实现春节“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正在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扇窗,让世界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以春节申遗成功为契机,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守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以文化之光照亮文明互鉴的未来,共同书写不同文明美美与共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