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神仙黑话大揭秘!
《西游记》里的神仙黑话大揭秘!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其语言艺术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这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小说中,作者吴承恩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神仙黑话”,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和数字,实则暗藏玄机,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数字里的玄机
在《西游记》中,数字不仅仅是计数的工具,更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程被设定为十万八千里,这个数字绝非随意为之。在佛家教义中,十恶八邪和十善八正都是重要的概念,而108这个数字更是佛教中的吉祥数,念珠就是108颗。将取经路程设定为108000里,既体现了取经之路的艰难险阻,也暗含了修行者需要克服的种种障碍。
更令人称道的是,唐僧取经所用的时间也被精心设计为5048天。这个数字在佛家被称为“一藏之数”,寓意深远。如来佛祖传给唐僧的经书共35部,合5048卷,猪八戒和沙和尚的武器重量也是5048斤,甚至连孙悟空的金箍棒重量13500斤都暗合古人认为的人一天呼吸次数。这种数字上的呼应,展现了作者对细节的精妙把控。
而唐僧师徒历经的劫难被设定为81难,则是源自“九九归真”的理念。在小说结尾,观音菩萨发现只经历了80难,特意安排了最后一难——通天河落水,以凑足九九之数,体现了“好事多磨”的哲学思想。
“四万七千”的奥秘
“四万七千”是《西游记》中另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数字。它首次出现在孙悟空学成归来后,花果山鼎盛时期的猴属数量——四万七千余口。这个数字随后多次出现,如狮驼岭的妖怪数量、人参果的功效等。
这个数字并非精确计数,而是象征着“极大”的概念。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二十八宿的排列,从四御大帝到七大圣,四和七这两个数字反复出现。四代表四方、四季,象征浩瀚广阔;七则代表七曜、七宿,象征圆满完美。四万七千正是阴阳相克、大道圆满的体现。
神仙对话里的学问
《西游记》中的神仙对话更是充满了独特的韵味。比如“四值功曹”这个称谓,源自中国古代的官职制度,被道教神话化后成为玉皇大帝的下属,负责值班守夜。类似的还有“游奕灵官”和“翊圣真君”,前者负责巡察人间善恶,后者则是道教的护法神。
就连神仙的对话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比如太上老君在面对孙悟空的捉弄时,常常显得无可奈何,这种拟人化的描写让神仙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而如来佛祖虽然地位尊崇,但在具体描写中并不十分突出,反而更像是一位运筹帷幄的智者。
语言艺术的巅峰
《西游记》中的“神仙黑话”不仅仅是简单的用语和数字,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融合了道教、佛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和数字,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寓意,让读者在欣赏精彩故事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正如吴承恩在开篇诗中所写:“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西游记》中的语言艺术,正是在这样的混沌中开辟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让读者在欣赏精彩故事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