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神奇的“生命之舱”
高压氧治疗:神奇的“生命之舱”
随着交通、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创伤性颅脑损伤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占全部创伤的17%~23%。在中国,每年仅因交通事故就有超过130万人受到意外伤害。这种情况下,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手段,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什么是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指机体在高于1个绝对大气压(ATA,1 ATA=0.1 MPa)的氧舱中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高压氧治疗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创伤性颅脑损伤分为原发性损伤及继发性损伤两种,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有较高的致残率。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可超过20%,严重致残率约50%。
高压氧治疗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已有近60年的历史。1964年,国外学者首次报道了高压氧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表现出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我国学者关于高压氧应用于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报道可追溯到1987年。
研究表明,高压氧治疗可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炎症、改善线粒体功能和细胞代谢、促进血管生成和神经修复、减轻继发性损伤、促进昏迷患者清醒等。在慢性阶段,高压氧治疗可以促进持续植物状态的恢复,提高认知功能,减少后遗症,改善行为和神经生物学结果。
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
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范围广泛,主要包括:
- 内科疾病:急性脑缺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支气管哮喘、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 神经科疾病: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病、脊髓疾病、周围性神经疾病等
- 外科疾病:植皮及断肢(指)再植术、外周血管疾病、无菌性骨坏死等
- 职业病:急性有害气体中毒、减压病
- 五官科疾病:眼底疾病、耳部疾病
- 皮肤科疾病:银屑病、玫瑰糠疹等
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机制
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
- 增加血中溶解氧量:在高压环境下,血液中的物理溶解氧量显著增加,可以满足机体代谢所需的氧量
- 改善微循环:高压氧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增加缺血区域的血流量
- 抗菌作用:高压氧对厌氧菌有抑制作用,对气性坏疽等感染性疾病有效
- 促进组织修复:高压氧能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加速伤口愈合
- 改善缺氧状态:高压氧能提高氧的有效弥散半径,纠正组织缺氧
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高压氧治疗虽然安全有效,但也有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 绝对禁忌症:未处理的气胸、同时服用双硫仑等
- 相对禁忌症:胸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传染性病毒感染等
- 治疗前准备:需更换纯棉衣物,避免静电风险
- 治疗中配合:需按照医务人员指导完成加压、稳压和减压过程
- 治疗后护理:注意保暖,适量饮水,加强营养摄入
高压氧治疗的前景
目前,我国氧舱数量居世界第一,根据不同的统计,氧舱数量在4000~6000台。这些氧舱在地理上广泛分布,从大型综合医院到县医院都有配备。我国高压氧治疗费用相对低廉,也促进了高压氧在颅脑损伤等方面的应用。
高压氧治疗以其独特的疗效,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它不仅在急救中发挥作用,还与康复医学协同发展,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