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渤海国:牡丹江上京宫城遗址探秘
揭秘唐渤海国:牡丹江上京宫城遗址探秘
近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荣耀上榜。这一重要考古发现不仅展示了唐朝时期高超的建筑工艺,还揭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景象。
千年古都:上京龙泉府的历史沿革
上京龙泉府,史称“渤海王城”、“忽汗城”,是唐代渤海国的都城,始建于公元755年。遗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南近镜泊湖区,西与北为牡丹江畔,东为汇入牡丹江的马莲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上京龙泉府作为渤海国五京之首,仿照唐长安城格式兴建,占地十六平方公里,分外城、内城和宫城。外城为土墙,内城为石墙,宫城为玄武岩墙。五座回廊相连的大殿排列在南北轴线上,布局严谨,气势恢宏。926年,辽太祖灭渤海建东丹国,929年,东丹国南迁辽阳,龙泉府被毁。其遗址自196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精美文物:展现渤海国文明成就
在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渤海国的文明成就,也为我们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保德”字押记瓦,展现了当时官署的管理特色;石螭首,雕刻精美,体现了渤海国的建筑装饰艺术;宝相花纹砖,图案细腻,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大有十五年壬寅岁建”铭文青釉陶排水管道残片,记录了具体的建造年代;“掌要局”铭文白釉瓷碗,显示了官僚机构的存在;“军十四甲”瓦片,反映了军事编制的情况。
这些文物的发现,为我们展现了渤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特别是“保德”字押记瓦和“掌要局”铭文白釉瓷碗,清晰地展示了当时官僚体系的运作,而“军十四甲”瓦片则揭示了军事组织的细节。
学术价值:研究渤海国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渤海国历史、中国古代都城史、建筑史具有重要价值。遗址布局合理,城垣和宫城内主体建筑遗址保存基本完整,是研究渤海国历史、中国古代都城史、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和不可多得的实例,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学者们也越来越关注上京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研究。2021年,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进一步凸显了其重要地位。
未来展望:持续深化研究与保护
尽管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有许多领域值得进一步探索。例如,上京龙泉府与周边古遗址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对上京龙泉府的经济、军事、科技、社会生活以及历史地位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此外,国内学界对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关于上京龙泉府研究论著的翻译工作相对滞后,不利于开展学术交流,也不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渤海国的历史秘密,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