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专家提醒:误食毒蘑菇,这些应急处理措施要记牢
协和医院专家提醒:误食毒蘑菇,这些应急处理措施要记牢
近期,多地接连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导致多人就医,甚至有死亡病例报告。随着夏季的到来,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误食毒蘑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协和医院专家提醒:如果不慎食用了毒蘑菇,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如何识别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中毒的症状多样且严重,主要表现为两大类:
胃肠道症状:食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导致脱水、休克。
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幻觉、精神错乱、谵妄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发现中毒后怎么办?
协和医院专家建议采取以下紧急处理措施:
立即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用手指或器具压迫舌根部引起呕吐,尽量排出胃内残留的毒蘑菇。注意:如果中毒者已昏迷,切勿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补充体液: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因呕吐、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尽快就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就近医院治疗。告知医生有食用野生蘑菇史,并尽可能保留剩余的野生蘑菇样本,以便专业人员鉴定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观察病情: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患者在症状缓解后可能病情突然恶化,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因此即使症状好转也应遵医嘱留院观察。
如何预防毒蘑菇中毒?
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方法是:不采、不买、不吃野生蘑菇!
不要轻信民间识别方法:颜色鲜艳不一定有毒,颜色普通也可能致命;银器变黑、大蒜变色等方法都不靠谱;生虫、生蛆的蘑菇也可能有毒。
不随意采摘:即使看似熟悉的野生蘑菇,也可能因生长环境不同而带有毒素。
正规渠道购买:在正规市场购买来源可靠、品种明确的食用菌,不购买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在外就餐时要索取并留存消费票据,一旦发生中毒,有助于追溯源头。
毒蘑菇中毒事件频发,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提高防范意识,远离野生蘑菇,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毒蘑菇危害的最有效方式。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不要让一时的口腹之欲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