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终身学习:从理念到实践的创新探索
数字化赋能终身学习:从理念到实践的创新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这不仅赋予了教育新的使命任务,也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教育数字化正在深刻改变着我国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在推动终身学习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数字化:实现终身学习的关键支撑
自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启动以来,我国已经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据统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浏览量已超373亿,访客总量超25.6亿人次,成为世界最大的教育资源库。这一成果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资源的获取不再受时空限制。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各类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个性化教学,管理者可以实时监测教育质量,服务者可以精准提供学习支持,学习者之间也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互动。这种全方位、全天候的学习环境,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创新实践:数字化终身学习的探索之路
在政策引领下,各地各校积极探索数字化终身学习新模式,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案例。
国家开放大学的《构建数字化终身教育互联互通体系实践》案例,通过标准化应用和先进技术支撑,实现了与各级各类终身教育平台的互联互通,为跨平台数据资源汇聚和共享提供了示范。该案例入选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优秀应用案例,标志着我国在数字化终身教育领域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山东开放大学则创新提出“五位一体”模式,通过一体推进资源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个性化、学习社会化,充分发挥“大学+体系+平台”优势,为实现智慧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模式在2023年获得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数字化技术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和二等奖,并在2024年再次取得新突破。
各地也在积极推进数字化社区学习中心建设。例如,杭州打造“15分钟学习圈”,上海构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成都建成“终身学习教育资源库”和“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年服务市民超过300万人次。这些探索展现了数字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更多可能性和更美好前景。
挑战与展望:构建更加公平普惠的终身学习体系
尽管数字化终身学习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数字鸿沟问题依然存在,部分群体在获取和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方面存在困难。此外,如何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避免“马太效应”,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家指出,推进数字化终身学习需要警惕技术至上的误区和工具理性的陷阱。技术只是手段,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因此,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教育的本真价值,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化监测与评估体系,优化在线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丰富教育资源供给,特别是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加强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互联网、智能教室等;推进产教数字化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到2035年,我国将实现乡镇、街道的数字化社区学习中心全覆盖,95%的家庭可通过计算机或手机高速接入互联网支撑数字化终身学习。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提供强大支撑。
教育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数字化赋能终身学习,为每个人提供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