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心态调节,华西心理专家张伟来支招!
考前心态调节,华西心理专家张伟来支招!
高考在即,考生们应该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伟给出了专业建议。他指出,接纳压力、用行动改善情绪、保持自信、设定合理目标、保持平和心情以及保证良好睡眠都是关键。通过这些方法,考生可以在考前有效缓解紧张情绪,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快来听听张伟教授的具体指导吧!
接纳压力: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张伟教授指出,考前感到压力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这种情绪能够调动全身机能,使身体状态更好、注意力更集中、记忆力更好、反应更敏捷。因此,考生应该学会接纳这种压力,将其视为一种积极的信号。
用行动改善情绪: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考生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时间,制定系统性的复习计划。不要过分关注自己尚未掌握的部分,而是要专注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每天设定可实现的目标,通过完成这些目标来增强自信心。同时,保持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避免与同学进行无谓的比较。
保持自信: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考生在分析自己的情况时,要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要只关注自己的不足。相信自己有能力考出水平,将基本目标定位在把自己平时掌握的知识展示出来就行。当自己轻松面对时,在这种应激状态下可能还会超水平发挥自身的潜力;平时没有联系起来的知识点,应激状态下可以联结起来,使自己突破难点。
设定合理目标:避免过高或过低
考生参加高考应该有一定的目标,但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要定得太高,定高了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压力;定得太低又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记住,高考成绩在高考应激状态下一般都会高于自己平时的好成绩。因此,只要把握好基础知识和题型,突破平时成绩是完全可能的。
保持平和心情:享受过程
保持乐观的态度,以平和的心情参加高考。可以把高考当成一次自己十多年寒窗苦读的检阅机会,享受那种朝向明确目标全力以赴的奋斗过程。通过理性的自我心态调节来缓解高考压力,避免使自己陷入“背水一战”的心态中。
保证良好睡眠:规律作息是关键
每个人的睡眠需求量不同,关键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建立定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中午可以适当午睡或冥想来弥补晚上睡眠的不足。即使难以做到所有调节睡眠的方法,也要坚持每天定时睡觉,这是对自己生物钟的最大尊重。
三脚凳模型:身体冷静、思维自信、精神专注
心理学中的“三脚凳模型”为考生提供了更专业的心理调节方法。这个模型由身体冷静、思维自信和精神专注三个要素构成,适用于所有考试情境。
身体冷静:如果感到紧张,可以尝试腹式呼吸,用鼻子深吸气,感受空气下沉到腹部,再用嘴呼气。还可以使用着陆技术,感受双脚踩在地面的感觉,或者抓握一个物品,感受其温度与触感。充分调动感官,环顾四周,快速报出看到的事物,扩展视野。
思维自信:通过自我对话来瓦解消极观念。想象一个值得信赖的密友倾听你的所有想法,然后给予积极的反馈。仔细设想可以打破消极观念的每一件事,哪怕只是完成一个小目标。
精神专注:列一份分心活动清单,当发现自己分心时,提醒自己停止这种行为。倾听内心的声音,明确自己的目标,立即采取行动。可以把目标设置在显眼位置,时刻提醒自己。
其他实用建议
丢弃自责,充满自信:不要过多责备自己的不足,要相信自己的潜力。
转移情绪,调节心理:通过听轻音乐、做伸展运动或与同学聊天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
自我质辩,化解担忧:通过自我对话来消除不必要的担忧,保持专注。
积极暗示,克服怯懦:用积极的语言鼓励自己,如“我行,我一定行”。
保持平常心: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
结语
高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试,但并非人生的全部。通过运用这些心理调节方法,考生不仅能在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更能学会如何在人生的各种严峻考验中保持冷静、自信和专注。记住,你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轻松上阵。祝所有考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