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国家植物园里的曹雪芹纪念馆
探访国家植物园里的曹雪芹纪念馆
在北京西郊的香山脚下,有一处承载着中国古典文学辉煌记忆的圣地——曹雪芹纪念馆。这座全国第一座曹雪芹纪念馆,静静地坐落在国家植物园内,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这位文学巨匠的传奇人生。
纪念馆概览
曹雪芹纪念馆位于海淀区香山卧佛寺路正白旗村39号,是中国为纪念清代文学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而兴建的主题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8公顷,免费对外开放,全年开放时间为8:00-16:00。
展室精华
纪念馆以正白旗39号老屋为中心,是一组低矮院墙环绕的长方形院落,前后两排共18间房舍,仿清代建筑风格。馆内分为五个展室,各具特色:
- 第一展室:展示曹雪芹当年居住的地方,重现了清代旗人的生活环境。
- 第二展室:还原了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书斋,陈列有书箱、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品。
- 第三展室:展现了香山地区美丽的自然环境如何给予这位文学家创作灵感。
- 第四展室:陈列了200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及相关研究资料。
- 第五展室:展示了与故居有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物。
馆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珍贵的题壁诗。1971年,在这所老屋的西壁上发现了数组题壁诗,其中一幅与传说中鄂比赠曹雪芹的对联基本一致,这一发现成为考证此地为曹雪芹晚年居所的重要依据。这些题壁诗经过临摹复制,按原状展出,让参观者得以一窥这位文学巨匠的生活痕迹。
除了文字资料,馆内还陈列了许多实物展品。八仙桌、躺柜墩箱、青花瓷器等生活用品,以及满族萨满教的全套祭器、银锁、手炉、拂尘等民俗器物,生动再现了曹雪芹时代的生活场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纪念馆还专门辟出展室,展出各种版本的《红楼梦》,从早期的手抄本到现代的印刷本,展现了这部巨著流传至今的历程。
历史溯源
1971年4月4日,正白旗39号房主在西屋的西壁外墙皮内发现题壁诗文墨迹,一些红学家认为与曹雪芹有关,是为曹雪芹故居。1983年4月22日,中国曹雪芹研究会在此建立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1715—1763),名沾,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芹溪处士,中国著名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生于南京织造世家。13岁时,其叔父曹頫因经济亏空案被抄解归京,先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居住,几经搬迁,于乾隆九年左右(1744)回到香山正白旗祖居。曹雪芹在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并遭中年丧妻、晚年夭子之痛。
曹雪芹是我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坛巨匠,他笔下的《红楼梦》更是一部驰名中外的不朽著作,通过描写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兴衰,勾勒出众多的典型人物,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曹雪芹童年时过着锦衣纨绔的生活,后家道衰败,曾以教书为生,晚年移居西山,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创作。
参观指南
纪念馆属于园中园,纪念馆免费,北京植物园票价5元。日计划最高接待观众人数:5000。免费接待方式:团体电话预约,馆内人数超过500人时,现场领票参观。预约需求:提前3天预约。免费开放后仍保留的收费项目:自早9:00-15:00,每个整点提供免费讲解,游客提出的单独讲解需收费。
交通方式:
- 公交:乘331、634、696、运通112路北京植物园站或卧佛寺站下;或者360、318、714、698路植物园站下车北行200米。
- 自驾:1.五环-出香山出口,经香泉环岛,往香山方向约300米即到;2.四环-出香山出口,往香山方向,约10分钟车程。
曹雪芹纪念馆不仅是红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更是每一位《红楼梦》爱好者追寻文学足迹的圣地。在这里,你可以穿越时空,感受这位文学巨匠的生活气息,领略《红楼梦》这部不朽著作的诞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