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上坟磕头有讲究,老人说“叩四不叩三”,何意?别搞错
清明将至,上坟磕头有讲究,老人说“叩四不叩三”,何意?别搞错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进行祭拜,以表达对先人的敬重和怀念。其中,上坟磕头是祭拜仪式中的一项重要礼仪,而“叩四不叩三”的说法更是流传甚广。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一习俗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随着4月份的到来,清明节也就不远了。据了解,今年的清明是在公历4月4日,星期四。这一天是清明假期的第一天,人们往往都会回家上坟祭祖,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敬重和怀念。即便那些不能回家为先人扫墓的人,也都会让家里的亲人捎带,或者找其他人代为祭拜,这足以看出清明祭祖的重要。
“叩四不叩三”的文化内涵
所谓“叩四不叩三”,指的就是上坟磕头要磕四个,而不能磕三个。这是为何?
首先,在民间文化里,一直有“神三鬼四”一说,指的就是在给神灵磕头祈愿的时候,要叩三个头;而如果是敬奉祖宗的时候,则需要叩四个头。因为祖先已故,成为鬼魂,磕四个头是对他们的尊敬。
其次,在祭祖时,叩拜四下是一种向祖先祈求福祉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祖先的庇佑和保护。
最后,上坟磕头磕四个,是为了息事宁鬼,据说鬼魂很容易计较一些事情,尤其是和神灵计较,而人们祭拜神灵的时候往往往都会磕三个头,此时给鬼魂就需要磕四个,这样人鬼神相安无事,三界泰平,表达的也是一种平安顺遂的寓意。
另外,在传统文化中,奇数往往代表着阳,偶数代表着阴。而在上坟祭祀的场合,需要的是我们与逝去之人的沟通,此时阴才是正确的选择,磕头就要磕偶数,也就是四个。同时,“四”虽然与“死”谐音,因此,在清明节祭拜时,磕四个头,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也寓意着对逝者的祝福和祈愿。
当然,清明上坟磕头这事,在不同地区里,习俗也不同,而且很多地区的习俗里依然是磕三个头,并没有磕四个之说。因此,大家可以按照本地习俗行事。
清明上坟的正确礼仪
一般来说,这天来到墓前,大家先要为先人摆上供品,祭奠先人,然后点上香火,压坟头纸。之后,把准备好的纸钱放到火盆里焚烧,焚烧的时候,尽量跟先人汇报一些亲人情况,并且祈求先人庇护子孙后代。等到纸钱焚烧完毕后,就可以向先人跪拜磕头了。
磕头时,不要太轻或太重。通常额头轻轻触碰地面,表示恭敬之意,而且只需连续磕四个头即可。然后站起来,向祖先拜别,离开。
当然,有些地方讲究“三拜三叩”,也就是先做合掌、下拜,再屈膝下跪、磕头,如同“一拜一叩”。磕完第一个头后,起身站立,然后接连进行三次。而且有的地方还要求“三拜九叩”,也就是一百三叩首。
但无论磕多少个头,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意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要带到。
当然,除了磕头之外,清明节还有许多其他的讲究,比如在扫墓时,着装要端庄,不要踩踏坟墓,不要大声喧哗,要保持墓地的整洁和肃穆等。这些都表达了对先人的敬意。
总之,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家一定要做好祭祖之事,千万不要因为踏青春游而忘却上坟祭祖,更不要犯忌讳,毕竟这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值得后代子孙去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