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指南:慢性肾脏病患者这样吃更健康
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指南:慢性肾脏病患者这样吃更健康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2024年版)》,为我国8200万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了科学的饮食指导。这份指南基于现代营养学和中医学理论,结合最新研究证据,提出了10条具体建议,旨在通过合理膳食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的饮食干预至关重要
慢性肾脏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据统计,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8.2%,患者人数超过8200万。更令人担忧的是,慢性肾脏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诊疗复杂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居民健康,已成为我国当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饮食干预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膳食调整,非透析患者可以明显延缓疾病进展,推迟进入透析时间;透析患者则可以预防营养不良,延长透析寿命。因此,科学的饮食指导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十大原则助力肾病患者科学饮食
1. 食物多样,分期选配
慢性肾脏病患者应保持食物种类丰富多样,建议每日摄入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不同分期的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食物种类。1-2期患者以植物性食物为主,3-5期患者则需实施低蛋白饮食。
2. 能量充足,体重合理
推荐慢性肾脏病患者每日能量摄入量为每公斤理想体重30-35kcal。超重或肥胖患者需减少500-750kcal的能量摄入,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之间。
3. 蛋白适量,合理摄入
蛋白质的摄入量需根据病情分期调整。3-5期患者蛋白质摄入总量应控制在每公斤理想体重0.6g,其中优质蛋白应占50%以上。优质蛋白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和大豆,建议优先选择鱼禽类,适量摄入蛋奶制品,限制红肉摄入。
4. 蔬菜充足,水果适量
鼓励患者每日摄入300-500g蔬菜和200-350g水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水果摄入量可适当减至100-200g。出现水肿或高钾血症时需谨慎选择,并注意控制含水量和含钾量。
5. 少盐控油,限磷控钾
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3g,严重水肿患者需实施无盐或低钠饮食。同时要注意控制食物中的磷、钾含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6. 适量饮水,量出为入
无水肿且尿量正常的患者每日饮水量为1500-1700ml。水肿或尿量较少的患者需根据尿液排出量和透析脱水量调整饮水量。
7. 合理选择食药物质
可适当选用山药、阿胶、菊花等食药同源物质,但需因人制宜,遵循中医理论。
8. 营养补充,改善状况
定期进行营养评定和监测,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膳食营养补充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
9. 规律进餐,适度运动
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适度运动可增加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10. 定期监测,强化管理
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体重、尿量等指标,每周记录饮食情况。同时要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指南建议?
以一位50公斤的3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为例,其每日蛋白质摄入总量应控制在30g(50kg×0.6g/kg)。具体分配如下:
- 早餐:一个鸡蛋(约6g蛋白质)
- 午餐:100g豆腐(约10g蛋白质)
- 晚餐:50g鱼肉(约10g蛋白质)
其余蛋白质可从主食和蔬菜中获取。主食方面,建议选择低蛋白高能量的食物,如红薯、土豆、莲藕等,避免过多摄入米面类食物。同时,每日摄入300g蔬菜和200g水果,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
在日常饮食中,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限制红肉摄入,每周不超过1-2次,每次不超过50g
- 控制蛋奶摄入量,鸡蛋每天不超过1个,奶类不超过300ml
- 选择低盐、低脂的烹饪方式,避免过多使用调味品
- 适量饮水,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摄入量
- 定期监测体重、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科学饮食,助力肾病康复
《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2024年版)》的发布,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了科学、权威的饮食指导。通过合理膳食,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希望广大肾病患者能够重视饮食管理,在专业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为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