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背景下,基层管理者的心理建设
教育改革背景下,基层管理者的心理建设
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基层管理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和领导力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加强基层管理者的心理建设和领导力培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改革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基层管理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例,许多高校成立了后勤实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和管理。然而,这同时也带来了执行力不足和合格管理者缺乏等问题。基层管理者需要不断提升执行能力、动机和态度,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管理任务。
基层管理者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建设
情绪管理并非消灭情绪,而是对情绪进行疏导和合理化。情绪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基层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情绪管理:
自我暗示:通过积极自我暗示,能够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正面影响。例如,不断对自己默语:“我一定能行”、“平静下来才能解决问题”、“还有更好的办法”等。
注意力转移: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去,如外出散步、看电影、读书、运动、下棋等。
适度宣泄: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例如,大哭、做剧烈运动(跑步、打球等)、放声大叫等。
自我安慰:当一个人遇到不幸或挫折时,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或不安,可以找出一种合乎内心需要的理由来说明或辩解。例如,“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
领导力培训与心理成长
教育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学校管理者需要从跨学科角度审视自身的教育管理和领导力,特别强调领导者能否提出有个性的办学思想,特色的课程设置,组织学习,引领学校的变革与发展。
以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的教育领导力提升培训为例,该课程旨在提升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教师的领导力,具体包括:
- 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
- 提升基于国际视野的课程设置能力
- 提升管理人员的国际教育交流能力和管理理念
- 提升校长的办学思想,职业形象和个人修养
培训内容涵盖了美国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及课程体系的开发、高等教育领导力及领导力发展与协同作用、战略管理与规划;部门工作有效性、大学教务委员会、学生事务、教师发展、招生服务概述等内容。
实践案例与经验分享
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升执行力和心理韧性:
提升执行能力:基层管理者需要掌握管理工具和工艺技术,同时积累工作经验。在工作中,要明确目标和工作依据,把握关键控制点,确保每项工作都有据可循。
强化执行动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采用利益导向的方式,使员工明白付出与回报的关系,从而增强尽责意识。
端正执行态度:在工作中实践“严、实、快、新”四字要求,即严格要求、脚踏实地、只争朝夕、开拓创新。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
有效激励与控制:通过激励员工和自我激励,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同时,要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工作不偏离正常轨道。
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基层管理者的心理建设至关重要。通过提升情绪智力、加强心理建设和领导力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这些技能也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组织的整体发展。正如《终身成长》一书中所言,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因此,基层管理者需要不断培养积极心态,提升心理韧性,以应对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