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及前景:市场呈井喷式增长 基因技术将成研发热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及前景:市场呈井喷式增长 基因技术将成研发热点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chinabaogao.com/detail/695607.html

导读: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国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本文将从行业定义、发展历程、市场现状及细分市场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行业相关定义

生物医药产业是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其主要特点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各种形式的新药研发、生产相结合,以及与各种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相结合,形成高技术产业。具体产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微生态制剂、血液制品及代用品等。

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93年,国内取得了第一个基因工程药品的突破;“十一五”期间,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快速形成了三大综合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2017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技术注册协调委员会,行业进入爆发增长阶段;“十三五”期间,国家将生物医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十四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前沿领域攻关,基因与生物技术纳入前沿领域范畴,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将继续推进,基因技术将成研发热点。

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1. 市场规模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药物产品市场需求迅速提升。随着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加大投入、科技不断取得新突破,病毒检测、疫苗与药物开发、防护设备与设施更是出现井喷式增长,使得中国生物医药国内外市场需求均持续增加。截至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39万亿元。

2. 供应情况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1988年8月开始实施火炬计划,明确提出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9年,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这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

根据“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CBIB2023”公布的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评价结果,全国425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有20个重点产业园区。从地域分布来看,四成重点园区集中于华东地区。其中,江苏、广东拥有重点园区数量居多,均为4个;北京、上海分别拥有3个、2个重点园区;浙江、四川、河北、重庆、湖北、海南、深圳等地均有1个园区入选。

以下是部分重点产业园区的介绍:

  • 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聚焦疫苗、抗体药物、化学药、现代中药、试剂盒研发、分子影像、研发外包等领域,构建多功能、全过程、高端化的新药研发创新服务体系。

  • 成都医学城:主导发展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大数据/AI产业,是成都市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产业主要承载地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地。

  • 广州国际生物岛:重点引进国内外高端生物科技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生物科技研发机构、提供配套专业服务的生物服务企业和机构、以及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和上市IPO服务的相关金融投资机构。

  • 广州科学城:围绕生物制药、高端医疗设备及生物医用材料、检验检测及体外诊断产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建设一流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 海口国家高新区药谷工业园:在优化化学药的基础上,聚焦生物药、大健康、医疗服务的生态融合;凭借地缘和环境优势,以大健康产业为聚焦方向,扶持生物制药,特色发展南药、黎药,突破高端医疗器械,培育医疗服务业。

  • 杭州医药港:精准聚焦生物制药、医疗器械、CXO等重点细分赛道,与浙江省药监局合作共建生物医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出台生物医药、科技、人才等领域的“1+4+X”扶持政策,设立总规模达50亿元的生物医药基金。

  • 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聚焦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性构建医疗器械产业“十个一”运营模式,打造千亿级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 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瞄准抗肿瘤、精神类和心血管等疾病领域,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医药产品,以及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血透机、人工心脏等高端医疗器械。

  • 南京生命科技小镇:以南京生命科技创新园为基础,以生命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基因工程、新药创制、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为重点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显示度的中国基因谷。

  • 南京生物医药谷:依托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试点示范基地,重点发展基因产业、免疫细胞治疗、CAR-T 细胞治疗、生物制药、医药研发、医疗器械等领域。

  •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聚焦临床应用未被满足的重大需求,打造“突破技术+源头创新+产业基石”的创新发展体系。

  • 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作为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在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园:打造覆盖研发—孵化—产业化—销售及配套服务的全链条产业生态系统。

  •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围绕前沿创新药物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三大产业集群,集聚创新要素与临床资源。

  •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BT+IT、生物服务等领域,已建成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医疗器械园、医学健康园和智慧健康园。

  • 厦门生物医药港:重点建设成国家级疫苗研发生产基地,以体外诊断与高值耗材为核心的创新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以前沿创新见长,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形成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三大集群快速发展。

  • 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药物研发—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注册上市”的全产业链。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以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研发创新为主,建成集生命科学研究、企业孵化、中试与生产、成果评价鉴定、项目展示发布、风险投资、国际交流、人员培训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生物技术园区。

  • 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集创新药物、中西药、保健品、健康食品、医疗器械、医药包装材料研究与开发、临床应用、生产和销售于一体,形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特殊食品、化妆品、健康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

3. 需求情况

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1-9月份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总的诊疗人次达到了51.1亿,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2.4%,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6.0%。此外,2023年前三季度居民平均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3.6次。从过往5年的诊疗量来看,1-9月的诊疗量约占全年的五成半左右,另有四至五成集中在第四季度。

此外,前三个季度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0.2%,与2022年同期相比,提高6.4个百分点。卫生服务中心病床使用率为51.4%,提高7.6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为54.9%,提高4.8个百分点。这也表明人民群众看病就诊需求进一步释放。

近几年,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稳步提高,2023年达到人均89元。与2018年相比,人均增加34元,涨幅超过六成。与上年相比,人均增加5元,新增的经费重点支持地方加强对老年人、儿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据统计,2000年前后,中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曾高达60%左右。2015年后,该项占比稳定在30%以内。最近五年,中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呈逐年小幅下降的趋势。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推算为84846.7 亿元,其中,个人卫生支出22914.5亿元,占 27.0%。人均卫生总费用6010.0 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 7.0%。

个人支出卫生费用支出的占比的进一步下降,意味着个人卫生支出补偿比在进一步提高,即在卫生支出中,政府和社会承担的比例在增加,说明中国医改成效显著,医疗费用控费举措(如医保谈判/药品集采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医疗保障待遇有了一定的提升,个人看病用药的负担进一步减轻。

行业细分市场

1. 重组蛋白

重组蛋白的产生是应用了重组DNA或重组RNA的技术从而获得的蛋白质。其英文名称为Recombinant protein。其获得途径可以分为体外方法和体内方法。两种方法的前提都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连接有可以翻译成目的蛋白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载体,之后将其转入可以表达目的蛋白的宿主细胞从而表达特定的重组蛋白分子。当前主要应用的重组蛋白的表达载体包括原核细胞如大肠杆菌、真核细胞如酵母、昆虫细胞以及CHO细胞等,重组蛋白的产生尚可利用转基因动物的乳腺或者植物产生,产生的重组蛋白作为生物制药的产物,在医学中作用显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细胞或者动物本身变成“批量生产药物的工厂”。

重组蛋白在制药工业上主要是指表达获得的细胞因子、凝血因子或者人工设计的蛋白分子。因其受企业投入、技术难度和政策等的限制,近年来有小幅增长。2023年中国重组蛋白类生物医药市场规模约为9904亿元。

2. 血液制品

血液制品是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人胎盘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肌注人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狂犬病、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的原料是血浆。人血浆中有92% - 93%是水,仅有7% - 8%是蛋白质,血液制品就是从这部分蛋白质分离提纯制成的。当前中国血液制品的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增长相对平稳。2023年,中国血液制品类生物医药市场规模约为7845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 抗体药物

抗体药物是一种由抗体物质组成的药物。常见的药物有: 抗CD3单抗/爱欧山、Rituximab/美罗华、Trastuzumab/赫赛汀、Muromonab-CD3。单克隆抗体作为生物药持续性热点,研发投入相对活跃,其增长趋势显著,随着单克隆抗体的持续开发,未来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2023年,中国抗体药物类生物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1076亿元。

4. 疫苗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

不同疫苗的生产时间各不相同,有的疫苗可能需要22个月才能生产出一个批次。疫苗的开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且成本很高。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场,在疫苗的可及性增加、政府政策利好、疫苗技术创新及疫苗接种意识增强的推动下,中国疫苗市场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2023年,中国疫苗类生物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0281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