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打造“近视防控教室”,68间教室配备午休桌椅和护眼灯
遵义打造“近视防控教室”,68间教室配备午休桌椅和护眼灯
近日,贵州遵义市通过珠海援建的“光明未来”项目,创新性地在8个受援县建成68间“近视防控教室”,为当地中小学生打造了一个更加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一项目不仅体现了东西部协作的成果,更为全国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创新设施:从午休到照明的全方位防护
走进遵义市桐梓县海校街道文笔小学的“近视防控教室”,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可躺式”课桌椅和近视防控日光灯。这些设施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科学的防护理念。
“可躺式”课桌椅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调节高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坐姿。椅子的靠背可以向后放倒,变成一张舒适的“小床”,让学生在午休时能够真正躺下来休息,避免了传统趴睡带来的不适。这种设计不仅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劳,还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健康发育。
近视防控日光灯则是另一大亮点。这些灯具采用了全光谱技术,照度达到AA级标准(500lux以上),色温控制在3500K-4500K之间,显色指数高达95以上,接近自然光的效果。同时,灯具设计无频闪、无蓝光危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健康的用眼环境。
科学防控: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升级
硬件设施的升级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防控近视。在遵义市的“近视防控教室”里,学生们不仅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还接受了系统的视力保护教育。
每天,学生们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眼保健操和“望远心远”课间操。这种由近及远观察100米以外物体的活动,能够有效锻炼眼睛的调节能力,预防近视。学校还定期组织视力检查,为每个学生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并干预视力问题。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崔元玥强调:“预防和控制近视进展,应定期给孩子做正规的视力筛查,建立屈光档案,分类分阶段施策。同时,要纠正不良用眼习惯,比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
协同合作:东西部协作的生动实践
遵义市的“近视防控教室”项目是东西部协作的又一成功案例。通过珠海的对口支援,遵义市不仅获得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引进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防控方法。
这一项目得到了当地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一位学生家长表示:“以前孩子在学校只能趴着午睡,现在有了‘可躺式’课桌椅,孩子回家后精神状态明显更好了。而且在学校的护眼灯下学习,孩子说眼睛不会像以前那样容易疲劳。”
目前,这一项目正在遵义市8个受援县全面推广。未来,这种集硬件升级、科学防控于一体的近视防控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更多孩子的视力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提醒,虽然硬件设施的改善非常重要,但近视防控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学校则需要提供健康的视觉环境,定期进行视力检查。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正如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视光中心主任倪海龙所说:“近视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希望通过各方的协同合作,能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