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助你维权,这些技巧你知道吗?
劳动合同法助你维权,这些技巧你知道吗?
小张入职一家快递公司后,发现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是“早9晚9,每周6天”,这显然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上限。当小张拒绝这种超时加班安排时,公司竟然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最终,小张通过劳动仲裁获得了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这个案例揭示了劳动者在职场中可能遇到的权益侵害,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签好劳动合同是维权第一步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一份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以及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身份证号码。
劳动合同期限:可以是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或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明确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这是履行劳动合同的重要依据。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方式,以及休息休假的具体安排。
劳动报酬:包括工资水平、支付方式、加班费计算标准等。
社会保险: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权利义务。
劳动保护和职业危害防护:确保劳动者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工作。
此外,双方还可以协商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常见劳动纠纷及应对
- 超时加班问题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上述规定强制要求劳动者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并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 加班费争议
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要求劳动者签订放弃加班费的协议,这种协议是无效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无效。
劳动者在主张加班费时,需要提供加班的证据,如考勤记录、工作交接单、电子邮件等。如果用人单位有明确的加班审批制度,但未实际履行,也不能以此为由拒绝支付加班费。
- 试用期陷阱
试用期是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的条款,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维权途径详解
- 协商解决
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可以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协商应当在合法、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 调解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者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
- 仲裁
调解不成或者不愿调解的,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前置程序。
- 诉讼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一裁两审”制,即一次仲裁、两次审判。
在维权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社保缴费记录等,这些都可能成为维权的重要依据。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当权利。通过了解和运用《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可以在职场中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权益受到侵害。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