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能量卡”:小学生情绪管理的创新工具
“情绪能量卡”:小学生情绪管理的创新工具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构建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体系。在这一背景下,赣南师范大学研究团队设计的“情绪能量卡”为小学生情绪管理提供了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情绪能量卡”是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团队开发的一款专门针对小学生情绪管理的工具。该工具通过角色扮演、制作情绪能量卡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习得情绪调节的方法。其设计原理基于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简称SEL)理论,旨在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能力之一——情绪调节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情绪能量卡”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帮助学生管理情绪:
情绪觉察:通过击鼓传花等暖身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情绪状态,增强对情绪的觉察能力。
平静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正念呼吸练习,学习如何在情绪激动时让自己平静下来。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帮助学生理解情绪表达的多样性,并学习合适的应对策略。
制作情绪能量卡:学生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情绪能量卡,将不同的情绪状态和应对方法可视化,便于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参考和使用。
赣南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在设计“情绪能量卡”时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儿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是学生情绪自我调节发展的高速时期。通过系统的训练,小学生能够形成情绪自我效能感,这不仅有助于控制情绪体验,还能促进积极的自我意象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实际教学中,“情绪能量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例如,在上犹县第三小学的试点应用中,许多学生通过这一工具学会了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一位三年级的学生小刘,曾经因为情绪不稳定而经常在课堂上发脾气,但在使用“情绪能量卡”后,他不仅学会了控制情绪,还提高了学习效率,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情绪能量卡”的成功应用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教学工具,更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赣南师范大学研究团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辟了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