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指南:六大策略助力孩子顺利过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指南:六大策略助力孩子顺利过渡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646554

孩子进入小学后在心理和生活上失去依靠,需要独立;在行为、心理和学习上需要转变和适应。所以,小学入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情景再现

玲玲早晨不愿意去上学,进校门前总是哭哭啼啼的;中午在食堂就餐,吃得又慢又少;下午上完一节课就想背着书包回家了。

霖霖下课了就满校园跑,经常是满头大汗地踩着铃声进教室;还有几次,刚上课几分钟就要出去小便。老师对霖霖的行为做出批评,妈妈也严厉要求霖霖遵守纪律。可是霖霖口头上答应得很好,行动上却不见任何改变。

初入小学,有的孩子显得很胆小,试图逃避校园生活;有的孩子极其活跃,会违背小学生应遵守的规则。这样的状态都不利于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那么该怎么办呢?本讲分享的话题是“人学适应”。

概念解读

德国的哈克教授认为,孩子升入小学后,存在关系人的断层、学习方式的断层、行为规范的断层、社会结构的断层、期望水平的断层、学习环境的断层等六大断层问题。孩子升人小学后,需要重新结交朋友,建立人际圈;需要接受对他们要求严格、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需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需要适应时间延长知识化程度加深和游戏化程度下降的课堂;需要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总之,孩子进入小学后在心理和生活上失去依靠,需要独立;在行为、心理和学习上需要转变和适应。所以,小学入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应对策略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从心理素质、行为规范、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社会交往等多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准备。

1.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有些家长喜欢用“上学就要收骨头(指收心)”话来吓孩子,这非常不可取。家长应该对孩子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语,给孩子积极的鼓励与暗示,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是很光荣、很自豪的事。家长也可以在闲暇时带孩子到小学校园里逛一逛,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校园;见到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激励孩子:“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里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上小学后,孩子失去了生活老师的帮助,会产生压力与负担。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着安排自己的生活。如指导孩子收拾学习用品,指导孩子对着课程表整理第二天上课要用的课本等。

3.给予孩子有力的情感支持

面对新环境,有的孩子会不知所措。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接触不同的小朋友,获得与陌生小朋友成为朋友的情感体验;也可以邀请同班同学一起参加周末活动,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孩子更快融入新的团体与班级。另外,家长也要更多地关注孩子,了解孩子所面临的困难与疑惑,让孩子在家庭中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

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与幼儿园的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小学课堂时间延长,知识化程度加深和游戏化程度下降,孩子在行为、心理和学习上都需要转变和适应。可以在家庭游戏中增加“模学习”的内容,如妈妈扮老师,爸爸和孩子扮学生,这样既可以为孩子呈现直观的课堂秩序,也可以让孩子尽快熟悉学校的课堂规则。

5.帮助孩子确立时间观念

在孩子做某件事(如做作业、读卡片等)之前,要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如上厕所、喝水),明确完成该件事需要的时间,一旦开始,就不允许以各种借口(如来回走动)来拖延时间。家长可为孩子准备一个用来定时的小闹钟,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时间。另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安排相对规律的作息时间,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

6.调整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

入学之初,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缓冲期,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期待。

拓展延伸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入学后的时间节点,安排以下活动:

第一周:祝贺孩子开启新的生活;每天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学习状态;让孩子介绍老师等。

第二周:鼓励孩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让孩子介绍同学。

第三周:让孩子夸夸自己;说说班级里的趣事。

第四周:邀请同学参加周末聚会,分享上小学后的感受;与老师进行一次沟通,了解孩子的入学适应情况,并做针对性的提升。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