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社交媒体上那些让人笑出腹肌的谐音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社交媒体上那些让人笑出腹肌的谐音梗

引用
CSDN
11
来源
1.
https://blog.csdn.net/2401_86753260/article/details/142146354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2-02/20/content_25911481.htm
3.
https://www.sohu.com/a/395487087_120057219
4.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849547.html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PLMOELK05563SY4.html
6.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105177
7.
https://www.liuxue86.com/a/4634192.html
8.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56091
9.
https://www.cac.gov.cn/2020-07/03/c_1595329412349099.htm
10.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2507
11.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2507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一种梗,它既能让你捧腹大笑,又能让你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它就是——谐音梗。从“蓝瘦香菇”到“集美”,从“雨女无瓜”到“AWSL”,谐音梗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和双关意味,成为了社交媒体上最受欢迎的语言游戏之一。

01

什么是谐音梗?

谐音梗,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似发音的特点,对原有词进行替换或变形,形成独特有趣的语言表达形式。根据具有谐音关系的两个对象有无意义联系,谐音可分为有含义的双关(谐音双关、双关梗)和无含义的谐音(无关谐音)。

举个例子,当你在社交媒体上看到“AWSL”时,你可能会一头雾水。但如果你知道这是“啊,我死了”的拼音首字母缩写,你就会明白,这其实是一个表达极度兴奋或感动的网络用语。这种通过谐音创造的新词,不仅让表达更加生动有趣,还让网络交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02

谐音梗为什么这么火?

谐音梗之所以能在社交媒体上大行其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简单易懂:谐音梗通常基于我们熟悉的词汇和表达,只需要稍作改动就能创造出新的意思。这种低认知成本的特点,让它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和传播。

  2. 幽默感:谐音梗往往带有幽默感,能够让人会心一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种轻松愉快的表达方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情绪释放。

  3. 社交价值:使用谐音梗,不仅能展示你的语言创造力,还能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当你和朋友用同样的谐音梗交流时,那种默契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

  4. 商业价值:对于品牌来说,谐音梗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营销工具。通过巧妙的谐音创意,品牌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品牌印象。

03

谐音梗的应用场景

谐音梗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社交中,在政务服务平台和品牌营销中也大放异彩。

政务服务中的谐音梗

近年来,各地政务服务平台纷纷玩起了谐音梗,不仅让服务变得更加亲民,也让老百姓更容易记住这些平台。

  • 湖南省的政府服务号叫“新湘事成”,谐音“心想事成”,既体现了“新”意又含有地方简称“湘”,还带有祝福的意思。
  • 广东省的“粤省事”不仅包含了广东的简称“粤”,同时也表明了让老百姓越来越省事的服务宗旨。
  • 浙江省的“浙里办”、重庆市的“渝快办”等,都是通过谐音让政务服务变得更加接地气。

品牌营销中的谐音梗

品牌营销中,谐音梗被广泛应用,成为品牌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 联通的广告词“嗖的一下,看‘沃’的!”巧妙地将品牌名称与网络速度联系起来。
  • 哈尔滨啤酒的“一起哈啤”更是直接将品牌名称变成了一句流行的网络用语。
  • 联想的“人类失去联想,未来将会怎样”则通过谐音展现了品牌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04

谐音梗的双刃剑

虽然谐音梗有很多优点,但过度使用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1. 表达空泛:过多依赖谐音梗可能导致表达缺乏深度,变成单纯的玩梗,失去了语言应有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2. 审美疲劳:当谐音梗被过度使用,甚至成为一种“套路”时,很容易引起用户的厌烦情绪。

  3. 文化影响:一些谐音梗可能对青少年的语言习惯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表达能力。

因此,谐音梗虽然好玩,但也要适度使用。它应该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语言工具,而不是表达的全部。

谐音梗就像是一味调味料,用得恰到好处能让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但过度使用就会让整道菜失去原有的风味。所以,下次当你想在社交媒体上玩谐音梗时,不妨先想想,这个梗是不是真的合适,是不是能为你的表达增添价值。记住,真正的幽默和智慧,永远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