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体育大学推荐:科学健身缓解生活压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体育大学推荐:科学健身缓解生活压力

引用
36氪
11
来源
1.
https://36kr.com/p/885991123790340
2.
https://www.sohu.com/a/370992939_120214184
3.
https://www.sohu.com/a/275647318_525888
4.
https://tyj.beijing.gov.cn/bjsports/gzdt84/qthd/1694625/index.html
5.
http://gra.bsu.edu.cn:88/daoshijieshao.aspx?gh=53995876375
6.
https://www.samitivejhospitals.com/zh/article/detail/heart-rate-zones
7.
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067626/n20067861/c27764848/content.html
8.
http://tykx.xml-journal.net/article/doi/10.16469/j.css.202310008
9.
https://www.sport.gov.cn/qss/n5022/c27527286/content.html
10.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healthy-lifestyle/fitness/in-depth/aerobic-exercise/art-20045541
11.
https://consumer.huawei.com/cn/wearables/stories/trusport-training-pressure/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毛志雄教授指出,在疫情期间,通过科学健身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他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机或功率自行车锻炼,每次20-30分钟,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5%-70%。此外,深呼吸、正念冥想以及良好的睡眠也是重要的减压方法。这些科学证实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身心健康,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01

科学健身的具体方法

要通过运动有效缓解压力,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毛志雄教授推荐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具体来说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最大心率。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 = 220 - 年龄。例如,如果你30岁,那么你的最大心率就是190次/分钟。

在此基础上,中等强度运动的心率范围应该是最大心率的65%-70%。继续以上述30岁为例,其目标心率范围就是123.5-133次/分钟(190 x 65% 至 190 x 70%)。

每次运动时间建议在20-30分钟之间。这样的运动强度和时长,既能有效缓解压力,又不会因为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

推荐的运动类型包括:

  • 跑步(可以在跑步机上进行)
  • 骑自行车(功率自行车或户外骑行)
  • 太极、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方式
  • 瑜伽或健身操
  • 力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运动原则是:

  • 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
  •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 确保安全有效,不疲劳、不受伤
  • 遵医嘱,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02

运动缓解压力的科学原理

为什么运动能够缓解压力?最新的科学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运动能够增强大脑对压力的适应能力。这种效果与大脑中一种名为galanin的关键神经蛋白水平上升有关。Galanin蛋白会影响压力水平、食物消耗、认知和情绪。

研究人员David Weinshenker和Rachel Tillage指出,规律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加大脑中galanin的含量,从而提高对压力的抵抗力。这种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持续的运动来实现。他们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能够获得最佳的减压效果。

03

其他科学减压方法

除了运动之外,还有一些科学证实的减压方法值得推荐:

  1. 深呼吸和冥想:通过深呼吸练习和冥想,可以快速缓解紧张情绪,帮助身心放松。

  2. 保持良好睡眠:充足的睡眠是缓解压力的关键。成年人每晚应该保证7-8小时的优质睡眠。

  3. 合理饮食:均衡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

  4. 社交互动:与家人朋友的交流互动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帮助缓解压力。

  5. 兴趣爱好:投身于自己喜欢的活动,如阅读、绘画、音乐等,能够有效转移注意力,减轻压力感。

  6. 认知调整:学会正确看待压力源,区分可控与不可控因素,专注于自己能改变的事情。

毛志雄教授特别强调,良好的情绪来源于正确的认知和信心。在锻炼的同时,还要调整好心态:要密切关注并做好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比如戴口罩、洗手、居家不出,如遇意外情况应采取的正确行动等;忽略自己无法控制的事,如周边有无感染、新增病例数等。要多关注做好各项工作的过程,期待良好的结果。要多关注积极信息,少关注消极信息;朋友圈里聊天时,多聊好事,少聊坏事。一定要相信党和政府,按统一要求办,树立打赢疫情阻击战的信心。

通过科学的健身方法和综合的减压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