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公园散步能有效改善心理健康
研究证实:公园散步能有效改善心理健康
最新研究发现,长期居住在绿色环境中可以显著降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的409556名参与者数据,发现与低绿化环境相比,高绿化环境(以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衡量)下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分别降低16%和14%。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精神卫生》上,为我们揭示了自然环境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
这一发现与英国著名心理治疗师乔纳森·霍班的实践不谋而合。作为散步疗法的创始人,霍班在《散步疗愈》一书中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治疗案例。他曾深陷抑郁和成瘾的困扰,通过在大自然中的散步找到了自我救赎之路。霍班不仅用这种方法治愈了自己,还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帮助众多来访者重获新生。
研究表明,户外活动对心理健康具有多重益处。《环境心理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置身自然环境可以有效降低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在自然中行走能显著减少与抑郁症相关的消极思维模式。埃塞克斯大学的研究则发现,仅仅五分钟的“绿色运动”就能改善情绪和自尊心。
那么,如何通过公园散步来改善心理健康呢?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设定合理时长:每天至少在公园中散步30分钟至1小时,这是获得心理健康益处的关键时长。
选择合适时间:早晨和傍晚是公园散步的最佳时段,此时空气质量较好,气温适宜。
注重感官体验:在散步时,尝试专注于周围的自然环境,聆听鸟鸣、感受微风、观察植物,这些都能帮助你更好地放松身心。
结合深呼吸:在散步过程中配合深呼吸练习,通过鼻子吸气、嘴巴呼气,有助于进一步缓解紧张感。
定期坚持:将公园散步纳入日常习惯,每周至少进行3-4次,持续的活动才能带来持久的心理健康益处。
社交互动:如果可能,可以邀请家人或朋友一同散步,社交互动本身也是改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通过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绿色空间,让自然的治愈力量帮助我们改善心情、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下次当你感到压力山大或情绪低落时,不妨试试去附近的公园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