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语言魔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当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语言魔法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4248645_122045970/
2.
https://www.sohu.com/a/606794775_455817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9811062
4.
https://blog.csdn.net/lyjn200351/article/details/93781447
5.
https://www.sohu.com/a/614512111_455817
6.
http://218.28.6.71:81/Qikan/Article/Detail?id=1001902522
7.
http://www.duzhenfang.com/Article_T.asp?ID=267
8.
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Y1642526
9.
https://m.fx361.com/news/2017/1119/2493663.html
10.
https://bbs.zgycgc.com/thread-149531-1-1.html
11.
https://bbs.zgycgc.com/thread-141851-1-1.html
12.
http://changba.com/commonreport/testsrc/view2.php?id=404&code=Gt1bjDM0qnGoGL9tNe9XXUUVzgWWt5HZ4DzALrxjGpY-J_8DbYaSUB_UHszF0zDPrc5cDS_HySeaoFZRC4B_2KvXuwuM1kErLuMTvfwwdLg

当代流行歌曲不仅以其旋律吸引听众,其歌词中的语言艺术更是独具魅力。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新颖独特的词汇搭配,这些歌词增强了表达力和感染力。同时,歌词的韵律和节奏与旋律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出动人的音乐世界。这种语言魔法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审美取向,也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01

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

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堪称一绝。这些手法不仅让歌词更具文学性,也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

反复:强调情感的利器

在现代流行歌歌词当中,用得最多的要数反复修辞,因为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情感,加强节拍的修辞效果。在流行歌曲中,为了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通过利用歌词中的反复修辞手法的创造,故意让同一词,同一句子或句群重复出现,以达到表情达意的艺术效果。例如:

  • 《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相约在绿色的春风里,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心相约,心相约,相约一年又一年,不论咫尺天涯。”
  •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这些词的反复现象都是为了强调、突出抒发强烈的感情,加强了歌词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同时也加强了歌词的节奏感。

顶真:增添趣味的巧思

在流行歌曲中,为了使整首歌明快、流畅,格调清新,增加歌曲的趣味性,往往是通过使用顶真的修辞手法来实现的。顶真修辞是通过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例如:

  • 《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有座弯弯的小桥……”
  • 《其实不想走》:“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每个春夏秋冬。”

这两句歌词,句句顶接,顺势而下,层层推进,不仅表意连贯,而且造成了文字上的意趣。

对偶:工整对仗的美感

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辞格,从形式看,音节整齐匀称,韵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流行歌歌词中运用对偶的修辞,主要是通过相同的结构,对仗工整的方法来营造气势,抒发强烈的情感。例如:

  • 《春天的故事》:“月圆月缺,一代梦想;潮起潮落,百年沧桑。”
  • 《为了谁》:“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

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如果在实际的作文教学当中,能借助流行歌歌词这一载体,开展对偶修辞手法在小学作文训练中的运用,促使学生较快的掌握这一修辞格特色,将其轻松自如地运用在作文写作中,使文章的语言形式有工与散的交替,丰富多样。

比拟:赋予生命的想象

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拟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跃性,能使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在流行歌歌词的创作中,这一修辞手法是运用的相当完美的。例如:

  • 《甜蜜蜜》:“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 《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

这两句歌词利用比拟的手法,赋予人具有物的情态,或物具有人的神态,可谓是显浅易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该歌词为载体进行比拟修辞在作文训练中的强化,促进学生在写作语言运用手法的多样化。

比喻:生动形象的描绘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通过对流行歌歌词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流行歌歌词中比喻句喻体有两大特色,即喻体的常见性和实用性。例如:

  • 《宰相刘罗锅》主题曲:“天地之间有杆称,那称砣是老百姓。”
  • 《冬天里的一把火》:“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我心窝。”

这两句歌词通过简单的比喻,使人形象的把抽象的事物理解通透。比喻在学生作文当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流行歌歌词这一媒介,强化学生比喻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从而能达到提高学生驾驽语言的能力。

借代:引发联想的巧思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的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流行歌歌词也是用这样一种修辞手法来进行换名,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例如:

  • 《我的中国心》:“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 《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大以后是龙的传人。”

这些歌词通过借代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主体的生动形象,从而达到了感情的升华。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借助流行歌歌词这一特点去开展教学,在作文写作中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感情世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排比:增强气势的妙笔

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辞格,古人说:“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气势,广文义也。”说的就是排比的作用。流行歌歌词中也常用到排比抒情,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例如:

  • 《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
  • 《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

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中排比这一修辞手法也是常见的,教师可以借助歌词这一生活化的“教材”,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强化学生在作文时运用修辞手法的意识。

02

韵律节奏的完美配合

歌词的韵律是其音乐性的基础。通过押韵和节奏的调节,歌词能够与旋律完美契合,增强歌曲的整体表现力。

押韵:和谐美感的源泉

押韵是韵律的关键要素。同韵字在句尾的呼应,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美感。比如 “天苍苍,野茫茫”,简单的押韵让句子朗朗上口。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同韵字表来丰富自己的押韵素材库。同时,在选择押韵方式上也有多样选择,像单押、双押、隔行押等。单押简洁明快,双押则更具节奏感和力度。

节奏:旋律的完美伴侣

歌词的节奏要与旋律相契合。如果是快节奏的歌曲,歌词往往简短有力,如一些说唱歌曲;而舒缓的情歌,歌词则可以更细腻悠长。长短句的搭配可以巧妙地调节节奏,长句娓娓道来,短句则增加紧张感或强调重点。

03

案例分析:语言魔法的实践

让我们通过具体案例,看看这些语言魔法是如何在实际创作中发挥作用的。

《我》:人格独立的宣言

在2000年的春天,张国荣谱好了曲,去找老搭档林夕为他填词。不同于以往的自由发挥,这一次张国荣给出了一道命题作文:“这首歌词的开头我已经想好了,就叫I am what I am,下面你知道我想写的是什么吗?”老搭档林夕不负所托,给出了张国荣最想要的答案,便是这首《我》。这首歌曲一经推出,便迅速地响彻南北,风靡在各个大街小巷:“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喜欢我,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孤独的沙漠里,一样盛放的赤裸裸。”这是张国荣最为骄傲的作品,几乎每逢演唱会都要唱两遍以上。其歌词中所表达的人格独立、棱角峥嵘、敢做自我的人生态度激起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更是被奉为经典、传唱至今。林夕的填词功不可没。

《水手》:励志精神的传递

1992年郑智化作词并演唱的《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首歌曲通过简洁有力的歌词,传递出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一代人的励志 anthem。

《青花瓷》:古典韵味的融合

2007年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方文山巧妙地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创造出独特的东方美学。

04

结语:语言魔法的社会意义

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魔法,不仅体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更在于其与音乐性的完美结合。这种艺术形式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也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正如《2021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所指出的,虽然华语乐坛年产百万首新歌,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佳作却越来越少。这提醒我们,语言魔法的运用并非简单的技巧堆砌,而是需要创作者对生活有深刻的洞察,对人性有独到的理解,才能创作出既有艺术性又能引起共鸣的作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