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笔下的“花前月下”,总是那么美,但又略带忧伤
苏东坡笔下的“花前月下”,总是那么美,但又略带忧伤
苏东坡的《月夜与客饮杏花下》是一首描绘月夜饮酒赏花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间置酒、月下独酌的美好时光,同时又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宋 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萍。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明月中,唯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这首诗约作于1079年,此时苏东坡正在徐州上任期间。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开门见山,写出了时间和地点。两句大意是说,在一个暮春之夜,随风飘落的杏花,飞落在竹帘之上,它的飘落,似乎把春天的景色都给驱散了。而此时,寂寞的月,透过花间,照进庭院,来寻觅幽闲雅静之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萍”。这两句大意是说,诗人应明月之邀,揽衣举足,沿阶而下,踱步月光花影之中,欣赏这空明涵漾、似水涵青萍的神秘月色。这两句空灵婉媚,妙趣横生,勾画了一个清虚、明净、空灵而缥缈的超凡境界。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写花与酒,大意是说,花间置酒,令人趁着酒兴赏花的情怀更加浓郁。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大意是说,山城偏僻,难觅好酒,可是借月待客,则补酒薄之不足。诗人在这里突出了“爱月”之心。
“洞箫声断明月中,唯忧月落酒杯空”。大意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月光的流转,悠扬的箫声渐渐停息,月下花间的几案之上,杯盘已空,诗人忧从中来。表达了诗人的“惜月”之情。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大意是说,月落杯空,夜将尽,于是将对月的哀愁转为对花的怜惜。月下之花如此动人,第二天一阵恶风刮起,便会落英遍地,而满树杏花也就只剩下点点残红。
全诗诗人通过描绘花间置酒的美好时光,突出“爱花”与“爱月”之心,转而表达了“惜月”之情和对花的怜惜,寄寓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