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四大古迹:穿越千年的文化印记
海南四大古迹:穿越千年的文化印记
海南不仅有碧海蓝天、阳光沙滩的自然美景,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三亚大小洞天、文昌孔庙、琼山府城鼓楼和儋州东坡书院被誉为“海南四大古迹”,它们见证了海南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四座历史的丰碑,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
琼台仙境:三亚大小洞天
大小洞天旅游区位于三亚市以西40公里处的南山西北面,总面积22.5平方公里,是海南最著名的道教文化圣地之一。这里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被誉为“琼台仙境”。
景区内最著名的景点当属“南山寺”和“大小洞天”。南山寺始建于唐代,是海南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古代建筑,如唐代石刻、宋代壁画等。而大小洞天则是一处天然溶洞,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
值得一提的是,大小洞天旅游区在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让更多的游客得以领略这处“洞天福地”的魅力。游览时,建议先参观南山寺,感受佛教文化的庄重与神秘,然后再游览大小洞天,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文化传承:文昌孔庙
文昌孔庙,又称文庙、圣殿,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文东路20号,是海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
文昌孔庙的建筑布局严谨对称,主要由礼门、义路、棂星门、状元桥、泮池、大成门、月台、大成殿、崇圣祠、东西两庑、忠义孝悌祠、节孝祠、名宦祠、乡贤祠等建筑构成。从文庙的整个布局到艺术手法来看,与两广地区所建的孔庙大致相同,反映了当时文昌及海南地区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发展以及与祖国大陆的密切关系。
2013年,文昌孔庙所属的文昌学宫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2月,文昌孔庙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里不仅是文昌古代教育的摇篮,也是近代文昌教育的发祥地,素有“海南第一庙”之美称。
城府千年:琼山府城鼓楼
琼山府城鼓楼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是千年府城的重要历史遗迹。据史志记载,早在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五年,琼州府城就已经开始兴建,并很快形成规模。元代时,在如今府城鼓楼的位置上,就已矗立着一座谯楼。
鼓楼在历史上多次重建和修缮。明洪武年间,海南卫使王友在旧址上重建了现在的鼓楼;万历年间,因驻守军队火铳走火,鼓楼被毁坏,但很快又得以重建。清代,因科举考试中无人上榜,鼓楼再次被重修。雍正年间,琼州知府宗思圣大修鼓楼,并直接用“文明”为其命名,还在鼓楼上修建了一座文昌祠,内供魁星点斗像,保佑海南文脉兴盛。
文化启蒙:儋州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原名载酒堂,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东郊,系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儋三年期间讲学会友的场所。载酒堂原址为当地人士黎子云的宅地。东坡一日与昌化军(即儋州)使张中同访黎子云,与当地人士相聚一起。众人提议,为方便东坡讲学会友,开化地方,请在黎子云处建一讲堂。东坡欣然赞许,并为起名曰“载酒堂”,取《汉书·杨雄传赞》“载酒肴,从游学”之义。据元代儋州主簿徐智《载酒堂记》,载酒堂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也就是东坡于绍圣四年7月到儋半年多之后。
苏东坡居儋整三年,期间,一代文宗躬耕自处,苦心劝农,移风易俗,敷扬文教,著书立说,为世人所敬仰。当时,在东坡精神的感召下,儋州直至整个海南读书学文化的风气逐渐养成。接受过他教化的琼州士人姜唐佐在他北归后的第二年即成为海南第一位举人,而在他北归后的第九年,昌化军(儋州)人符确考中进士,从此海南“大破天荒”,结束了没有进士的历史,成了海南第一位进士。所以海南有史以来,均把苏东坡作为海南文化开发启蒙的重要功臣,而他对于儋州文化的启迪之功,更为世代所传颂。
东坡书院经过历代维修和扩建,形成了现有面积25040平方米的建设规模。书院内设头门、载酒亭、载酒堂、大殿、耳房、东西两庑廊、陈列馆、钦帅堂、怀贤亭、接待服务中心、望京阁、东坡私塾等仿古建筑。院内还有东坡笠屐铜像和坐立铜像、春牛塑像、狗仔花、钦帅泉井、假山等景点。院内草木扶疏,鲜花掩映,书画琳琅,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东坡遗风”。
东坡书院藏品丰富,现有名家字画400多幅,历代楹联13幅,名匾10块,历代碑刻13通,明代陶器罐1个,元代石雕人1尊。此外,还有古典和近代图书资料等。东坡书院内设固定展览:东坡生平事迹展(陈列馆);东坡史料展(大殿);历代碑和木刻展(载酒堂)。临时展览:国内外领导、专家学者关怀图片展(东庑廊)及东坡墨迹展。
东坡书院众多的展品、舒适的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优美的歌舞表演是游览观光的理想场所。
海南四大古迹见证了海南历史文化的变迁,是海南旅游的重要景点。通过本文的深度解析与旅游指南,相信您已经对海南四大古迹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在游览海南时,不妨将这些古迹列入行程,感受海南独有的历史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