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孕妇健康管理新指南来了!
高龄孕妇健康管理新指南来了!
2024年6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和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联合发布了《高龄妇女孕期管理专家共识2024》。这份权威指南详细阐述了高龄孕妇从孕前准备到分娩全程的健康管理要点,为提高母婴安全提供了重要指导。
高龄孕妇的定义与风险
根据专家共识,预产期年龄达到及超过35岁的孕妇被定义为高龄孕妇。随着年龄增长,妊娠风险显著增加。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显示,与35岁以下孕妇相比,3539岁、4044岁、45岁以上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胎盘植入性疾病、早产、胎儿畸形和胎儿生长受限的风险明显升高,且在高龄初产妇中更为显著。
孕前准备:奠定健康基础
专家共识强调,所有计划妊娠的高龄妇女都应进行孕前评估。建议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²,以降低妊娠并发症风险。孕前评估还应重点关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筛查,必要时进行专科咨询。
产前诊断:精准筛查是关键
专家共识推荐所有高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对于年龄<40岁的高龄孕妇,如果仅年龄为高危因素,可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考虑在孕12+0~22周+6行无创产前检测,并通过超声严密随访了解胎儿是否合并结构及发育异常。而对于年龄≥40岁或合并其他高危因素的高龄孕妇,则建议直接进行产前诊断。
孕期管理:并发症预防与监测
高龄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重点关注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并发症的筛查。同时,建议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问题。
分娩方式:个性化选择
高龄孕妇的分娩方式应根据个体情况决定。专家共识指出,年龄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综合考虑孕妇的整体状况和胎儿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分娩方式。
产后护理:关注身心健康
高龄产妇在分娩后应加强盆底功能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同时,要关注心理健康,及时识别和干预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
结语
高龄孕妇的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孕前、孕期到产后全程关注。通过遵循专家共识的建议,可以有效降低妊娠风险,提高母婴安全。但每位孕妇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