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人谈读书》到现代课堂:深度阅读教学的古今对话
从《古人谈读书》到现代课堂:深度阅读教学的古今对话
从《古人谈读书》看深度阅读的古今传承
《古人谈读书》一文,汇集了孔子、朱熹等古代学者的读书心得,其中蕴含的智慧对现代教育仍具有重要启示。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重新审视这些经典论述,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古人的学习之道,更能为现代教育中推广深度阅读提供有益借鉴。
古人的读书智慧:从“三到”到“六条”
朱熹在《古人谈读书》中提出的“三到”读书法——“心到、眼到、口到”,强调了阅读时的专注与用心。他认为,如果心不在焉,即使看了也记不住,更谈不上理解。这种观点与现代认知科学关于注意力与记忆的关系不谋而合。
更系统的是,朱熹还总结了“六条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些方法涵盖了从学习态度到具体操作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古人对阅读规律的深刻认识。例如,“循序渐进”强调学习要按部就班,符合人类认知发展的规律;“熟读精思”则体现了巩固性原则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中的深度阅读实践
在现代教育中,深度阅读已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为例,教师通过设计主题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体验式活动中理解主题意义,从而实现语言技能与思维品质的双重提升。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会搭建阅读支架,帮助学生系统地完成阅读任务。例如,在《童年》整本书阅读案例中,教师设计了阅读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分阶段支架,通过任务驱动、主题研讨和成果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深度阅读的新助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阅读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在线平台组织讨论,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点评,帮助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通过播放影视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场景,激发爱国情怀;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利用动画演示植物传播种子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奥秘。
结语:深度阅读,古今同理
从古人的“三到”读书法到现代的深度阅读教学,虽然时代不同,但对阅读本质的理解却是一脉相承。无论是朱熹强调的“心到”,还是现代教育倡导的“深度思考”,都指向了阅读的核心——理解与内化。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深度阅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正如《古人谈读书》中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种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正是我们在推广深度阅读时最应传承的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