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疫情后的心理健康守护指南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疫情后的心理健康守护指南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数十亿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居家隔离生活。这场持续近三年的疫情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更给无数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深远影响。
据研究显示,疫情期间,各类人群的精神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上升。其中,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发生率最高可达94%,普通人群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也高达28%-34%。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个在疫情中挣扎的心灵。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守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一书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从自我调节开始:学会与情绪共处
书中提到,面对负面情绪,第一步是学会接纳。正如书中所说:“情绪没有对错,它们只是我们内心的信号。”当我们感到焦虑或抑郁时,不要急于否定或压抑这些情绪,而是要学会与它们和平共处。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意向引导练习”。这个练习的核心是在心中默念一些积极的语句,比如“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允许自己感到害怕”。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逐渐建立起对负面情绪的接纳能力。
改善家庭关系:建立情感支持系统
疫情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家庭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长时间的居家生活让许多家庭矛盾浮出水面,而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撑。
书中建议,改善家庭关系的关键在于建立“情感账户”。这个概念源自于人际关系专家史蒂芬·柯维,指的是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积累的正面情感。当情感账户余额充足时,即使遇到冲突,关系也能保持稳定。
具体做法包括:每天花时间与家人进行高质量的互动,比如一起做饭、散步或玩游戏;学会倾听家人的感受,而不是急于给出建议;在冲突发生时,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应对创伤:重建生活秩序
对于那些经历过重大创伤的人来说,重建生活的秩序感尤为重要。书中提到一个核心概念——“心理弹性”,即在逆境中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培养心理弹性的方法包括:重新制定生活计划,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调节身心;保持与外界的连接,避免孤立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感恩练习”的重要性。每天花时间记录下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可以帮助我们重建积极的心态。
寻求专业帮助:勇敢迈出那一步
尽管自我调节和家庭支持非常重要,但在某些情况下,寻求专业帮助是必要的。书中引用了一项研究数据:在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真正寻求了帮助。
这可能源于对心理问题的误解和对寻求帮助的羞耻感。但正如书中所说:“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勇气的象征。”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家人长期处于情绪困扰中,不妨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记住,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都需要及时的关注和治疗。
结语:你并不孤单
在疫情这场全球性的危机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既需要学会自我调节,也需要勇于寻求外界的支持。
正如《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一书中所说:“真正的力量来自于连接,而不是孤立。”让我们一起打破沉默,共同守护心理健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