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昆山玉碎凤凰叫”爆红:一首诗里的通感艺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昆山玉碎凤凰叫”爆红:一首诗里的通感艺术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6%86%91%E7%AE%9C%E7%AF%8C%E5%BC%95/2880645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5%87%AD%E7%AE%9C%E7%AF%8C%E5%BC%95/2880645
3.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77b08ab3153f.aspx
4.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E6%9D%8E%E6%86%91%E7%AE%9C%E7%AF%8C%E5%BC%95
5.
https://www.gushicimingju.com/gushi/shi/212.html
6.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_5f5c8580555d.aspx
7.
https://www.thn21.com/wen/show/36723_2.html
8.
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aspx?id=77b08ab3153f
9.
http://www.dzkbw.com/shiju/xiewu/xieniao/5627.htm
10.
https://m.gushici.net/ju/37/1603.html
11.
https://www.meipian.cn/3g7b8m3m
12.
https://www.ruiwen.com/wenxue/lihe/1000302.html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句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诗句,近期因独特的通感艺术在网络上走红。这句诗不仅展现了李贺非凡的想象力,更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通感手法的魅力。

01

《李凭箜篌引》:一场音乐的盛宴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公元811年至813年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诗中描写的是梨园弟子李凭弹奏箜篌的场景,通过一系列瑰丽的意象,展现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全诗以“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开篇,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接着通过“江娥啼竹素女愁”等句,进一步烘托出音乐的感染力。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则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通过通感手法,将音乐的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

02

通感艺术:跨越感官的诗意表达

通感,又称联觉,是一种将不同感官感受相互转换的修辞手法。在“昆山玉碎凤凰叫”一句中,李贺巧妙地运用了通感,将听觉体验转化为视觉和触觉形象。

“昆山玉碎”以玉器碎裂的清脆之声比喻箜篌的高亢音色,同时通过“玉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音乐的质感。“凤凰叫”则以神鸟鸣叫的清越之声形容乐音的穿透力,通过凤凰这一视觉形象,进一步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

而“芙蓉泣露香兰笑”更是通感的典范:将晨露拟作芙蓉的泪水,将香气拟作香兰的欢笑,通过视觉和嗅觉的双重转换,生动地描绘出音乐的哀婉与欢快。

03

从古代到现代:通感艺术的永恒魅力

这首诗之所以在当代走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通感艺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李贺通过通感手法创造的多维感官体验,恰好满足了现代人对艺术的追求。

此外,这首诗的走红也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开始怀念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古典艺术。《李凭箜篌引》中展现的不仅是音乐之美,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境界。

04

结语:通感艺术的价值

通感艺术的魅力在于它能够突破感官的界限,创造出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审美体验。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通过通感手法,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可见、可感、可触的意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场视听盛宴之中。

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非凡的想象力,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音乐、感受艺术的新视角。正如李贺在这首诗中所展现的,真正的艺术是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的。而通感艺术,正是实现这一跨越的重要桥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