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与展望
麦肯锡: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与展望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麦肯锡最新发布的《驶向2030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与展望》报告,全面分析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将达50%,中国消费者对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市场规模日益增长,区域化市场特征明显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保持较高增长趋势,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基于当地市场消费者需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条件,不同区域发展各不相同。
技术创新提速提质
在电池技术、驱动技术、自动驾驶等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高,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路线日益成熟,充电速度提升,续航里程增加,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技术迭代也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扩建补能网络,优化补能布局。同时,补能技术不断创新,支持800V快充功能的车型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使用便利性显著提高。
竞争格局多元化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日益多元化。传统车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而新兴科技公司也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深入布局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跨界”特点日益明显,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展望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因政策、企业策略不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电动化浪潮下,中国车企将改变全球区域间竞争格局。全球整车企业向纯电迁移,行业电动化竞速赛加剧。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及主要企业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将快速发展。整车和零部件供应商的传统供应链整零关系被打破。软硬融合、供应链融合、技术融合、营销融合等新模式正在重塑产业合作方式。
全球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趋势
动力电池成本降低加速新能源汽车普及:技术创新、成本优化、区域结构改变及回收产业均存在机遇。全球智能出行的跨越式发展:中美将最有可能率先实现高速公路L4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
核心观点
- 2030年全球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将达50%。
- 中国消费者对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 技术迭代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进入快车道。
- “新汽车”产品功能将发生五大转变。
- 全球汽车供应链将发生“两个变化”和“一个不变”。
- 2030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车企中,中国车企有望占据多个席位。
- 行业成熟度加速提升,未来中国销量前十车企市场份额有望突破90%。
- 五大能力定义四类车企成功范式。
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入洞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原文来自麦肯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