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有哪些预防校园欺凌的好方法?
老师,您有哪些预防校园欺凌的好方法?
校园欺凌问题备受关注,老师们分享了预防校园欺凌的好方法,包括正向引导教育、提供宣泄出口和多方沟通连接。
近期,校园欺凌的话题备受关注。青少年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是长久的。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教会孩子正确与人交往,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既不要做施暴者,也不要做受害者。保护“少年的你”,老师,您有哪些预防校园欺凌的好方法?
这周的【每周一问】中,老师们分享了许多预防校园欺凌的好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 陈玲:这样“三步走”,预防校园霸凌
第一步,正向引导教育,润心细无声。如果去探究校园霸凌的源头,会发现绝大部分是源于学生家庭中爱、陪伴和教育的缺失,所以我们要尽量给予学生正向的引导和教育,充分给予学生爱、陪伴和关怀,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花朵栽满学生心的土地,那心的野草自然也就消失了。
第二步,运用各类素材,提供宣泄口。当学生内心积压了过多的负面情绪,找不到宣泄出口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把“枪口”对准更弱小的同学。所以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宣泄出口,校园中的心理咨询室、与老师沟通的家校联系本、日记本等等,都可以成为合理宣泄负面情绪的好出口。
第三步,多方沟通连接,织成保护网。我们需要通过与各科任老师、家长、社会和政府机构形成紧密联系,织成一张保护未成年人的保护网。一有风吹草动,各方力量就可以团结起来,高效地解决霸凌问题。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实验小学 朱彦妮:用心沟通,多维预防校园欺凌
写下你的心里话。平时我让学生养成每天记录的习惯,主题不会限定。有些记录是学生的快乐时光,有些是学生最近遇到的苦恼,我也会根据他们的内容进行回复,或者面对面交流,或者在班级里进行反馈。这样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
午间散步解心结。中午大课间活动时间比较长,学生们除了自由活动外,这学期开始,在天气不错的情况下,我每天会带一两名学生去操场散步,一边散步,一边交流,在交流中了解他们,激励他们。这样也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了解班级情况。
集体活动促团结。在队课或者大课间活动,我会组织学生一起玩集体游戏。比如用仰卧起坐垫子铺路,比赛看哪个小队最快;还有适合室内的抱团取暖“玫瑰花开,开几朵?”,学生根据我的回答快速组队抱团。这些集体活动有助于增进学生间的友谊,让一些隔阂在活动中化解。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三小学校 于婕:“三明确”防范校园欺凌
明确标准,学会判断。充分发挥心理健康课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特点,通过电影片段、社会新闻、真实案例等,介绍校园欺凌的判定标准、常见形式和危害性,增强学生对校园欺凌的了解,引起学生重视。
明确方法,学会应对。受欺凌同学普遍具有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胆小等特点。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在受到欺凌时的应对方法,引导学生先用智慧的方法避免受到伤害。学生们还可以分成小组,以心理剧、角色扮演等方式学习、演绎面对各种形式校园欺凌的应对技巧。
明确后果,学会敬畏。教师可以借助相关案例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学生们可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增强学生对相关法律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对校园暴力事件的警惕性。号召每位学生都做校园安全的守护者,关爱身边的同学,勇敢站出来维护正义,共同营造一个友爱、和谐的校园氛围。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陈跻云:防范校园欺凌,你我共行动
为校园欺凌定“调”。何为校园欺凌,首先要对其行为和程度做出明确的界定。我们可以以晨会、班会、心理课、道德与法治课为阵地,采用观看视频、排演情景剧、绘制连环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拒绝校园欺凌的教育,引导学生正视校园欺凌问题,对一切侮辱欺凌的行为说“不”。
情绪捕捉放大镜。受到校园欺凌的学生,大多数承受着压力不敢表达,因此发现欺凌的苗头并及时扑灭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在班级中设置情绪观察员和情绪调解员的职位,利用同伴的帮扶力量,疏解情绪问题,帮助老师了解到其平时没有察觉到的学生不良情绪。还可以在班级中放置“情绪悄悄站”,鼓励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难以启齿的烦恼与老师诉说,寻求解决方案。
家校携手共退欺凌。校园欺凌的学生,大多数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关,因此需要家校通力配合,向家长普及校园欺凌案件与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常现象,敲响警钟,最大程度地重视此类问题。同时,可以采用家长沙龙、亲子运动会、亲子共读活动等方式,促进家校、师生的共同交流,让家长和老师成为学生最强大的后盾,护航成长。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孙千雯:创意点亮反霸凌,班级行动新篇章
设立观察岗预防问题。为全面掌握班级学生情绪状态,我们设立情绪观察岗。观察员将定期记录学生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以预防和处理潜在的校园霸凌问题。
心灵剧场深化认知。举办心灵剧场演绎秀活动,邀请同学们自编自演关于校园霸凌的短剧或小品。在角色扮演和剧情演绎中,直观认识校园霸凌的危害,并从不同角度体验受害者和施暴者的感受,增强同学们对校园霸凌的认知,同时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创意海报强化宣传。在班级里开展设计反校园霸凌创意海报活动,鼓励同学们发挥创意。这些海报将包含反霸凌的口号、标语和图片,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醒同学们远离霸凌行为。评选出优秀作品后,在校园内展示,以启发和教育更多同学。
心理讲座提供指导。邀请心理专家或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举办心理讲座,讲解校园霸凌对受害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同时,设立“心灵驿站”箱,让同学们倾诉困惑,老师定期查看并提供帮助。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乐从小学 巫靖怡:撑起保护伞,向校园欺凌说“不”
树意识。开展集体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不做受害者;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不做欺凌者;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不做旁观者。
优环境。打造友爱和谐的班级环境。巧设心情树洞,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搭建夸夸文化墙,唤醒学生良善之心,发现同伴的美好;绘制友善主题的海报,传达建设友善班级的精神。
善协同。家校合力,同频共振。创新家校沟通渠道,通过班主任热线、每日一周的家书、家长学校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创造积极的家庭关系,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及时对潜在欺凌行为进行提醒和引导。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学 周春红:三个“小妙招”预防校园欺凌
每日一记掌握学生心理。平时每天我们都会下发家校联系本,家校联系本最后一项是每日一记。在每日一记中,孩子们向我倾诉他们的苦恼,这样在孩子遇到欺凌的时候,老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班会创造良好班级氛围。每周的班会课上,我会把孩子们平时乐于助人的照片播放给大家观看,每月评选感动班级十大人物,通过这样的活动创造和谐有爱的班级氛围,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家校联系及时发现问题。每天我都会和一些表现出现问题的孩子家长进行联系,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家校合作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高中部) 高邵广:紧扣生命保护闭环,根培仁爱传承沃土
家校联合共扣沟通环。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及时跟学生家长互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信息,争取家长的育人助力,鼓励家长对学生既要物质抚养,又要情感支撑。尽最大可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及时给到学生应有的关爱与关注,以行化行,以人化人。
家校联合扣紧保护环。明界限,亮戒尺,送关爱,家校同频共振,多措并举。开展家校生命教育,亮明生命底线,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与奥秘,形成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认同,以言化行,以育化人。开展家校人格教育,亮明人格红线,明确他人人格独立的自由权利,强化学生尊重他人、认可他人、乐见别人成功与幸福的意识,淡化因嫉妒伤人伤己的错误认知,培塑与人和善、和谐共荣的理念。完善法治教育,亮明法治高压线,引导学生明确交往处事边界,违法犯罪的成本负担与恶劣影响,迫于法律威势,不敢欺,不被欺,从而形成基本的民事维权能力以及在极端情况下的法律边界意识,以法约行,以律化危。
家校联合共筑关爱环。教师应以关注为先,关爱每一个学生,淡化成绩,回归生命。以心化心,以爱化生。鼓励家长配合老师多以朋友的心态同孩子交流沟通,多正向引导和鼓励,家校形成合力,与社会一道堵住欺凌的洪口,还学校一张温馨有爱的书桌。
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 滕敏:守护校园净土,共筑反欺凌防线
在春风拂面的校园中,本应回荡着朗朗书声和欢声笑语,校园欺凌却为这片净土蒙上了一层阴霾。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守护孩子纯真笑容、捍卫他们健康成长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深思,必须行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守护这片属于孩子们的成长乐土。
法治利剑,捍卫学子权益
法治,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我们预防校园欺凌的锐利武器。为了强化法治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首先,将法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确保每学年都有足够的课时进行法治知识的讲解。其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孩子们亲自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通过模拟审判的过程,深入了解法律程序和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此外,定期邀请法律专家或警察走进校园,为孩子们举办讲座,分享真实案例和防范欺凌的实用技巧。还要加强校园文化的法治建设,通过标语、展板、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法治精神,营造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自觉抵制欺凌行为。通过这些措施,让法治观念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也让孩子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远离欺凌的侵害。
心灵驿站,化解矛盾纷争
校园欺凌往往源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注重心理疏导,化解矛盾纠纷,是预防校园欺凌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设立“心灵驿站”咨询室或热线,当学生遇到困扰和矛盾时,可以及时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寻求解决方案。心理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去化解矛盾,让孩子学会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的方法;同时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另一方面,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疏导和干预。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同时,班主任也要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家校共育,筑牢成长防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预防校园欺凌,需要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学校要定期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预防欺凌的措施,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动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拒绝欺凌。
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加强学习如何成为好父母,发现异常及时与学校沟通,并积极正向地为孩子提供帮助。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他们正确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预警机制,迅速应对欺凌
预防校园欺凌,不仅要加强教育和疏导,还要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处置流程。学校应设立校园欺凌举报箱和举报电话,让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欺凌行为。同时,要建立健全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置流程,对发生的欺凌事件迅速介入、公正处理、跟踪疏导。对于施暴者,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责任;对于受害者,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关爱支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拾信心。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完善监控设施,确保校园安全无死角。通过定期巡查、安全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校园每一个角落,让心灵的驿站成为孩子们心灵的港湾,让家校共育的力量汇聚成坚不可摧的防线。在充满希望的校园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绽放自己的光彩,让“少年的你”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绚烂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