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健身人距离完成一场铁人三项有多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健身人距离完成一场铁人三项有多远?

引用
36氪
1.
https://36kr.com/p/2828231820069121

铁人三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如何?对于普通健身人群来说,完成一场铁人三项赛事究竟有多远?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项极限运动的魅力与挑战。

随着中国选手苗浩在铁人三项赛事中打破8小时大关,以及迪桑特、On昂跑、Hoka等品牌对铁三赛事的大力推广,这项户外小众赛事正展现出走向火爆的趋势。对于热衷挑战自我的健身人群而言,铁人三项是否会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铁人三项是一项综合性的耐力赛,它融合了游泳、自行车和跑步三项运动,并且需要依次完成。奥运标准的铁人三项比赛距离是1.5公里游泳、40公里自行车加上10公里跑步,全程51.5公里;而更长距离的“大铁”赛事则达到226公里。

对于多数健身者来说,虽然连续完成三项运动存在一些挑战,如缺少过渡训练、耐力不足或不会游泳等问题,但完成单项运动绰绰有余。他们有每天跑完10公里的能力和毅力,即便是40公里的自行车也能很好地进行技能衔接。

从品牌支持到选手表现,铁人三项的发展一直都在稳步前进,其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也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而对于更多健身人,完成铁人三项并非遥不可及,有经验的健身人同样有着冲击铁三的潜力。

近期,铁人三项摇身成为了新一代要被征服的运动目标。中国选手苗浩在德国汉堡的铁人三项欧锦赛中一举突破8小时大关,成为亚洲破八第一人。他爬着冲过终点的那一幕,点燃了健身人蠢蠢欲动的心,甚至有人直接将「完成一场铁人三项」视为人生目标。

中国铁人三项选手苗浩以7小时58分04秒夺得全场季军

参加铁人三项并不是平地起高楼,健身人在无形间其实早已为铁人三项做好了准备。根据《2024运动户外行业春夏趋势白皮书》显示,水上运动、徒步、骑行是消费者春夏季的首选,并且春夏季节是水上运动的黄金期,游泳、冲浪等均成为春夏运动首选。

作为铁人三项比赛项目的游泳、自行车和跑步,在户外运动浪潮的助力下成为众多年轻人兴趣的归宿。而他们一直以来坚持的跑步、骑行、游泳也成为当代健身人参加铁人三项的能力底气。

在社交媒体上,夜跑5至10公里,参加各大马拉松赛事,周末骑行100公里的打卡健身者比比皆是,但显然,这些单一项目的挑战已经不再满足他们的需求,反而是铁人三项的综合训练更能保持运动的新鲜感和持续动力,还可以避免运动疲劳和枯燥感。

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业余选手或是健身者,短距离比赛会是更多人的「首铁」选择。它主要包括0.75公里游泳、20公里自行车以及5公里跑步,能更好和健身人的日常训练相衔接。

此外,为了让更多人体验铁人三项的流程和乐趣,各城市也开始举办例如「都市铁三」、「城市mini铁三」等活动,以更休闲的形式让这个项目走进大众生活,让健身人距离真铁三更进一步。

被称为拉丁天后的詹尼佛洛佩兹,曾在其39岁时,产后6个月便完成了一场铁人三项;中国台湾男演员杨佑宁,曾耗时8小时23分48秒,完成了一项113km的铁人赛事。

显然,人人都有参加铁三的机会,但没有基础的新手小白,真的离铁人三项的赛场更远。铁人三项要求参赛者依次完成游泳、自行车和马拉松项目。以奥运铁人三项标准为例,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5公里的游泳、40公里的自行车骑行和10公里的跑步,总距离达到51.5公里。

对于有丰富马拉松和骑行经验的健身者来说,将这三项拆分开来单独完成并不难,然而,当它们组合在一起,连续进行时,难度便大大增加。游泳后需要迅速转换到自行车赛,再从骑行切换到长跑,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迅速调整状态和策略,这对选手的体能、耐力和心理素质提出了综合考验。

但长期从事马拉松和骑行的健身人,依旧有着明显优势。一方面,对于有经验的健身人来说,心肺耐力和体能基础是他们最大的优势。这些人通常能够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运动状态,身体恢复能力也较强。

具体来说,长期的马拉松训练增强了他们的心肺功能和下肢力量,而骑行则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耐力和肌肉耐久性。这些基础体能的优势,使得他们在进行铁人三项相关训练时,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和进行技能转化。

就以很多参赛者都畏惧的游泳来说,对于公开水域的害怕是心理层面的建设,但良好的心肺耐力和体能基础可以帮助参赛者更快在训练中学习和适应游泳技术,有了过硬的技术,心理负担也会相对减少。

另一方面,更快的技术转化和理解是有经验的健身人的又一优势。就以骑行来说,熟悉骑行的人对于变速、刹车和爬坡技巧的掌控了然于心,他们知道如何保持均匀的配速、如何在逆风中骑行,经验上的积累能在训练中更快找到节奏,并且骑行需要足够的有氧耐力和下肢肌肉耐力,身体素质的构建更需要长时间系统的训练,并不是短短几周就能达到别人几年的水平。

在铁人三项的比赛中,有一项拿得出手的优势项目,也可以帮助参赛者避免受伤或者超负荷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项目的衔接也是铁人三项比赛致胜的关键,因此,过渡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游泳后迅速转换到骑行,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换装和装备调整,保持身体的水分和能量供应。骑行结束后,立即开始长跑,身体需要迅速适应不同的运动模式,这对腿部肌肉和心肺功能提出了极高要求。

经验者所富有的运动经验、体能基础、运动的适应能力以及快速的恢复能力,都能帮助他在训练中更快适应铁人三项的连续作战模式。

参加铁人三项不论输赢,完成即是胜利,但是要从运动达人进化为户外铁人,究竟还有多远?

虽然为期八周,每周三至四次的系统训练,能让普通健身人达到参加铁人三项的基础能力要求,但与专业铁三运动员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体能耐力:普通健身人在单一运动项目上能呈现良好的耐力水平,但连续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体能衰竭的更快。
  • 无氧阈值:无氧阈值较低也是普通健身人的一大弱势,这也意味着在高强度运动中容易疲劳。
  • 肌肉耐力:根据健身者的运动习惯来分,如果肌肉耐力较弱、氧化能力降低,则无法适应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
  • 运动技术:以游泳为例,动作不规范也会导致运动效率低下。
  • 训练强度:普通健身人通常一周三练,缺乏系统的技术训练,而专业运动员平均在一周六练,训练体系整体更完善。

对于普通健身人来说,不如从线下活动的城市mini铁三体验开始,了解适应远比盲目的参加更有效。「挑战」只是参加的原因之一,获得实力和毅力的认可才是「铁三」赋予的价值。

在未来,健身的运动方式铁三化或将成为一种趋势,尝新鲜,挑战极限将会是更多健身人的运动进阶趋势,健身人距离完成一场铁人三项的道路也将不再遥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