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马龙张继科正手框架对比分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马龙张继科正手框架对比分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2581113

乒乓球作为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运动,每位运动员都会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框架。马龙和张继科作为乒坛的两位代表人物,他们的技术风格和框架被很多人争相模仿。本文将从正手技术的角度,深入分析这两位选手在技术选择上的差异。

马龙的正手技术

马龙的正手技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的手肘(大臂)在击球时几乎不怎么打开。在训练中,他的小臂几乎与身体保持竖直平行,这与大多数其他选手的正手动作形成鲜明对比。马龙的拉球动作看起来更像是放大版的攻球,引拍时小臂会向下打开,但在击球时,由于手肘基本不打开,小臂只能向上回收。这种技术框架导致了几个特点:

  1. 球的弧线偏高:由于肘部不打开,板面打得很开,无法压住球包球,因此很难制造强烈的旋转。但这也带来了优势:球的弧线较高,更容易安全过网。

  2. 还原速度快:肘部贴近身体使得整体动作的一体性很强,还原速度非常快。在大球时代,这种技术框架的优势更加明显,因为大球的旋转相对较弱,还原速度变得尤为重要。

张继科的正手技术

张继科的正手技术则体现了另一种技术框架。由于先天性的腰伤,他不能像马龙那样大量使用腰部力量。因此,他选择了以旋转为主要质量来源的技术框架。这种框架的核心在于:

  1. 抬肘动作:为了制造旋转,张继科需要调整板面角度,将球吃住在海绵上摩擦出去。这要求他将肘部微微抬起,保证拍面不是立起来的,从而创造出吃住球的空间。

  2. 大臂和小臂的配合:大臂在击球过程中抬起,改变摩擦方向,小臂则负责加速。这种配合使得球的弧线可以被控制,同时增加摩擦,产生更强的旋转。

这种技术框架的缺点是速度相对较慢。由于肘部抬起,动作与身体的连接性减弱,无法像马龙那样充分利用身体的力量来增加水平速度。因此,旋转型打法通常更倾向于在球的下降期击球,以更好地吃住球。

总结

马龙和张继科的正手技术框架代表了乒乓球技术的两大流派:速度型和旋转型。这两种技术各有优劣,选择哪种框架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个人特点。对于业余球友来说,理解这些技术原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乒乓球技术,提高自己的水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