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战神:看戚继光对战法演变的贡献
明朝战神:看戚继光对战法演变的贡献
明朝时期,倭寇屡次侵扰我国沿海地区,给东南沿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明朝名将戚继光挺身而出,通过一系列军事改革和战法创新,成功清剿了倭寇,为明朝的海疆安宁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重点探讨戚继光在募兵制和战法方面的创新,以及这些创新对明朝军事制度的影响。
戚继光的募兵制
战争的核心还是人,明朝军队在前期抗倭中屡战屡败的原因不仅仅是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更多的是兵无抗倭之胆,将无抗倭之心造成的,大明的卫所军户制度已经烂到了根子上,这样的士兵组成结构是无法战胜倭寇的。
卫所军官属于世袭制,派系繁杂,关系盘根交错,戚继光作为一名外来的将领,想指挥这样关系复杂的部队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他独辟蹊径,经明朝政府同意后开展了募兵制,从贫苦农民中选拔敢战之士,组成戚家军。
戚继光的鸳鸯阵
解决了士兵的问题之后,戚继光开始革新战法,针对倭寇使用的武器,他发现以往的明军作战单位编制和阵型战法都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倭刀长且锋利,明军的长枪兵虽然枪长十二尺左右,但一旦被倭寇近身就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倭寇的组成多为浪人和落魄武士,还有部分葡萄牙人加入其中,当时的明朝百姓见识不多,见到倭寇们异于常人的长相便以讹传讹,将倭寇塑造成要妖魔鬼怪一类的形象,让直接在战场上面对倭寇的士兵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戚继光选择了多兵种配合的鸳鸯阵作为戚家军的主力阵法,并开创性的加入了狼筅兵种,狼筅其实并非戚继光独创,而是明朝矿工起义军发明的,是当时的义军在缺少金属武器的情况下利用当地坚硬的毛竹制成的武器,经桐油浸泡晾干处理过的毛竹,前端削成锋利的枪头,保留了竹身上的枝丫,长度约在一丈三尺左右,由身强力壮的士兵负责使用。
狼筅的长度很好的阻止了倭寇的近身速度,而竹身上的枝丫可以阻挡倭寇的视线,士兵们转动狼筅,还可以形成搅飞倭寇武器的效果,躲在鸳鸯阵盾牌和狼筅后的长枪兵们可以利用武器之间的间隙进行突刺,减少了与倭寇近身的心理压力,为戚家军的战力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纪效新书》中记载:“缘士心临敌动怯......惟筅则枝茂盛,遮蔽一身有余,眼前可恃。足以壮胆助气,庶人敢站定。“
意思就是凭借狼筅的长度和竹身上的枝丫遮蔽,可以很好的消除士兵们临敌动怯的心理,可以壮胆助气,普通人都敢站定,可与倭寇一战。
结语
戚继光作为明朝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他对军队阵法的改革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多兵种配合的思维非常先进,又能因地制宜的加入针对倭寇武器优势的新兵器狼筅。在士兵的构成上摒弃了卫所军户,改用募兵制,还关注到了士兵临敌动怯的心理,利用武器和阵型的优势加以消除,这都是以往的明军将领所忽视的,可以说正是由于戚继光的出现以及对战法的革新,才让大明的万里海疆终于恢复了宁静,同时也为后世的明军将领在战法改革上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纪效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