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宣传周 | 海鲜味美,处理时要警惕创伤弧菌
食品安全宣传周 | 海鲜味美,处理时要警惕创伤弧菌
近期,一男童疑似因接触海鱼感染创伤弧菌面临截肢的事件登上热搜,引发人们关注。那么,创伤弧菌究竟是什么呢?会给人体带来什么样的健康危害呢?蟹肥虾美鱼香,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如何避免被海产品中可能藏匿着的健康杀手——创伤弧菌所刺伤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创伤弧菌是什么?
创伤弧菌,生存于河海交界之处,因此又称海洋弧菌,是主要的海洋致病菌之一,经常寄生于贝壳类等海洋生物中,如牡蛎、蚌、海鱼、海虾等海洋生物体上。创伤弧菌具有嗜盐和嗜温两大特性,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对冰冻、高温(烹饪)和酸性环境非常敏感。
显微镜下的创伤弧菌 (图源:北京协和医院)
创伤弧菌的感染途径
感染创伤弧菌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进食生的或未经煮熟的受创伤弧菌污染的海产品导致食源性疾病。
二是破损皮肤暴露于带菌的海水或海产品引发感染。
感染后的症状
创伤弧菌中毒感染的潜伏期为24~48小时,主要症状为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等,常伴有寒颤、痉挛性腹痛、肌肉痛,感染后期出现败血症或蜂窝组织炎、出血性大疱,休克、甚至死亡。
如何避免感染创伤弧菌
每年4~11月是创伤弧菌感染的高峰期,那么该如何预防创伤弧菌感染?
▶食用海产品、水产品时,要充分煮熟、蒸透,一般煮沸3~5分钟可有效杀死其中的创伤弧菌。若食用后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应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到海边游玩时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将开放性伤口或破损皮肤暴露在温暖的咸水域,或者是贝类丰富的水域。
▶处理海产品时应戴手套,防止被扎伤,降低被创伤弧菌感染几率。如果不慎受伤,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温和的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尽快就医。如果伤口出现红肿、剧烈疼痛或局部出现红斑,同时伴有高热、低血压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有海水或海产品接触史。
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易感,如慢性肝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普通人群感染概率较低。因此易感人群和有外伤的人群,需要加强预防。
素材来源: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所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