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医大师】首届国医大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医大师】首届国医大师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0/04/5395468_1133597474.shtml

国医大师,是中医药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国医大师”的称号是中医药行业的最高荣誉。国医大师评选自2008年始,现已评选四届,每届评选30名,现共计评选出120名。

“国医大师”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2009年6月19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联合举办首届“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30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包括民族医药)的老专家获得了“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部门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中医专家有30名。均为中国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名家。

首届【国医大师】名单:
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

1. 王玉川

1923年9月出生,著名中医学家,《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是中医界最早研究《内经》理论体系、学术内涵的中医学家。历任原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审评委员会主任。

兼任: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中医学科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理事。

擅长治疗:他精研内经,醒世而作,对五行学说、气血循环理论、运气学说提出独到见解,破译河图洛书之谜,敢于对“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方”提出质疑。

2. 王绵之

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 方和谦

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副主委、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常委、北京市红十字会理事等职务。

擅长治疗:临床擅治多种疑难杂症。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及肝胆系统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通过辨证施治,灵活机动用药来医治急慢性气管炎,哮喘,肺心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医治急慢性肝病,肝硬化,胆石症,使多数患者得以治愈;对中医医治老年病,如心脑血管疾患,中风病半身不遂的中医调治也取得较好的疗效。此外,除内科外,还涉及了外、妇、儿、五官各家之学。

4. 邓铁涛

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5. 朱良春

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6. 任继学

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学术思想:
一、振兴中医,首在继承
二、发展中医,贵在创新
三、突出特色。

7. 苏荣扎布

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医学成就:提出了以“三根为核心”的心脑血管病整体观和“给血管活血化瘀”的临床治疗方法。这一新学说的提出为现代蒙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8. 李玉奇

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擅长治疗:脾胃病和肿瘤的治疗,及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独特的证治经验奉之于社会。

9. 李济仁

1931年1月出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

领域贡献: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理论与临床并重是其从医的另一重要特色。“新安医学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他潜心提炼新安医家诊治之特色规律,主编《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书。

10. 李振华

1924年11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主要成就:负责研究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治疗研究”、“肿瘤耳部信息早期诊断”、“脾胃气虚本质的研究”分别被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

负责“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河南省教委及河南省一、二等科技成果进步奖。承担着“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总结和传承方法研究”。

著作:专著有《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常见病辨证治疗》,主编有《中国传统脾胃病学》、合编有《中医内科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用第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等八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11. 李辅仁

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学术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会第七、八、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学术思想:
一、顾护正气 攻老年病。
二、兼容并蓄 中西合璧。

12. 吴咸中

1925年8月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症,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3. 何任

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14. 张琪

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15. 张灿玾

1928年7月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16. 张学文

1935年10月出生,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53年5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7. 张镜人

1923年6月出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18. 陆广莘

1923年6月出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19. 周仲瑛

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中医。

主要著作:《中医内科急症学》、《中医内科急症学精要》、《中医内科学(第二版)》、《中医病机辨证学》、《凉血化瘀四方急难症病案选》、《中医古籍珍本集成》、《小儿病原方论》等。

20. 贺普仁

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研究方向:在临床工作中,他总结了毫针、放血、火针疗法的应用,在针灸治疗高血压、白癜风、风湿性关节炎、发烧、儿童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慢性小腿溃疡、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病上均有显著疗效。

21. 班秀文

1920年1月出生,广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主要著作:《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妇科奇难病论治》、《壮乡医话》;曾主编《中医药基础理论》、《妇科讲义》、《中医妇科发展史》;在国内外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六经辨证在妇科的应用》一文以其师古而不泥于古,融会贯通治百病的丰富经验受到国内外中医学者的重视,并被日本东洋出版社摘要出版。

22. 徐景藩

1928年1月出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6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23. 郭子光

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主要著作:《现代中医治疗学》、《伤寒论汤证新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等近20部,参编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60余篇。他积极推进中医国际化,曾多次应邀去日、韩等国讲学交流,发扬国粹,深受好评。

24. 唐由之

1926年7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1946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研究方向:致力于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眼科事业,善于用气血理论治疗眼底疑难病,在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疾病等方面造诣颇深。率先对中医眼科手术切口---睫状体平坦部切口进行了系统研究,发明了白内障“针拨套出术”。

25. 程莘农

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主要著作:《难经概述》、《难经语释》、《中国针灸学概要》、《针灸精义》、《简明针灸学》(主编)、《中国针灸学》(主编)等。

26. 强巴赤列

1929出生,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1947年起从事藏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藏医。

主要著作:根据《四部医典》,为藏医教学编写了《藏医基础学》、《生理学》、《诊断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五官学》、《妇科学》、《儿科学》、《方剂学》等一整套约二十余万字的通俗教材。

27. 裘沛然

1913年1月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4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28. 路志正

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研究方向:以调理脾胃治疗胸痹心痛及慢性疑难病症作为长期研究方向。对眩晕、胆结石、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萎缩性胃炎、甲亢和甲状腺瘤、白塞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胸痹、不寐、多寐,以及妇科经带胎产、不孕等疑难病症,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出版著作:主编:《中医内科急症》、《路志正医林集腋》、《痹病论治学》等。参编:《中医临床资料汇编》、《中国针灸学概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医论医话荟要》、《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内科学》、《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等。

29. 颜正华

1920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主要著作:《颜正华中药学讲稿》

30. 颜德馨

1920年11月出生,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1939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主要著作:著有《餐芝轩医集》、《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医方囊秘》、《气血与长寿》、《中国历代中医抗衰老秘要》、《颜德馨医艺荟萃》、《颜德馨诊治疑难病秘笈》、《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颜德馨卷》、《衰老合瘀血》等。曾获多项科技成果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国医大师】首届国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