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遥感与生态安全评价的结合:生态熵与网络分析毕业论文【附数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遥感与生态安全评价的结合:生态熵与网络分析毕业论文【附数据】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checkpaper/article/details/143463266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熵研究,以攀枝花地区为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2)(3)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进行论述:生态环境因子的分析、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以及生态熵的应用与生态链的研究。

(1)首先,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攀枝花地区的生态环境因子。遥感影像为我们提供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直观资料,尤其是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景观生态指数、植被覆盖度和净初级生产力(NPP)等指标,这些因子对于全面了解攀枝花地区的生态状况至关重要。在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不同年份的遥感影像,主要用于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从而分析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的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揭示了植被覆盖的退化或者恢复,森林和草地面积的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景观生态指数则通过计算景观的多样性、连接性以及斑块面积等指标,反映了区域景观的结构及其生态功能,这对于理解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十分重要。植被覆盖度作为评价生态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植物群落的覆盖状况,其变化往往与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NPP的分析,我们可以估算植被的碳汇能力,这是理解生态系统如何缓解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结果表明,在攀枝花地区1995年至2010年期间,米易县和盐边县的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这说明当地的生态修复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西区和东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较为缓慢,生态状况仍需进一步改善。

(2)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是攀枝花地区生态环境研究中的核心部分之一。结合遥感解译结果与社会、经济、人文数据,本文选择了土壤侵蚀、植被覆盖度、景观指数、生态弹性等作为生态安全评价因子,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对攀枝花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估。通过PSR模型,可以将生态系统的现状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联系起来,同时也可以衡量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及应对策略。土壤侵蚀是研究区内一个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尤其在矿区活动频繁的地带,其对土地的破坏十分严重。结合遥感与地面监测数据,我们发现攀枝花地区的土壤流失量自1995年以来持续增加,主要集中在矿区周边和山地农业区。植被覆盖度与景观指数的变化趋势则显示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其中米易县的植被恢复是近年来生态治理的成果,然而在矿业集中的西区和东区,生态系统仍然面临很大压力。此外,生态弹性作为衡量生态系统抵抗和恢复能力的指标,通过对这些年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与植被覆盖变化的比较研究,我们得出结论:攀枝花地区的整体生态安全系数在1995年到2010年间有所提升,尤其是二滩水电站建设后部分区域生态健康有了显著改善。然而,由于矿业活动的频繁,以及城市化的迅速推进,西区与东区的生态安全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3)生态熵与生态链的研究是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生态熵是用于描述生态系统状态稳定性的量度,通过分析不同区域间的生态熵流入与流出,可以理解区域间的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本文提出了生态熵与熵值汇出和汇入的概念,旨在通过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GIS网络分析技术,我们在研究中建立了以攀枝花地区为例的生态网络,节点主要包括行政中心、集水区中心和矿区等,这些节点通过生态链相互联系。生态链是描述熵值在各节点间传递的路径,不同链的衰减特征反映了不同生态要素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例如,基于NDVI的植被覆盖度衰减链揭示了植被对生态熵的显著影响,距离越远、植被覆盖度越高的区域,熵值传递越小,这意味着这些区域对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基于水系的生态熵衰减链表明,沿河道的集水区与出水口的距离越远,生态熵值越小,这表明集水区的管理对水资源净化和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生态熵的汇流与汇出关系,我们发现,攀枝花地区的西区和东区在15年间生态熵汇出系数逐年增加,这表明这两个区域的生态压力在不断加大,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强。在生态熵的研究中,本文还引入了障碍节点的概念,这些节点代表生态系统中的障碍物或负面影响因素,如矿区、建设用地等,通过障碍节点的识别与研究,可以找出限制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生态修复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综上所述,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熵研究为攀枝花地区的生态系统变化提供了科学的基础。通过遥感影像数据的分析、生态安全因子的综合评价以及生态熵与生态链的研究,本文不仅为攀枝花的生态系统提供了评估工具,还提出了许多基于研究结果的治理建议,特别是针对矿区和城市化区域的生态修复与改善方案。

import arcpy
from arcpy.sa import *
# 设置环境变量
arcpy.env.workspace = "D:/Panzhihua/RS_GIS"
arcpy.env.overwriteOutput = True
# 定义输入文件路径
land_use_raster = "land_use_1995.tif"
vegetation_index = "ndvi_2010.tif"
output_entropy = "eco_entropy.tif"
# 计算土地利用变化
land_use_change = RasterCalculator([land_use_raster, "land_use_2010.tif"], ["Value"], 
                                   "Value[1] - Value[0]")
land_use_change.save("land_use_change.tif")
# 计算植被覆盖度变化
ndvi_change = RasterCalculator([vegetation_index, "ndvi_1995.tif"], ["Value"], 
                               "Value[1] - Value[0]")
ndvi_change.save("ndvi_change.tif")
# 计算生态熵值
entropy = (land_use_change * 0.5) + (ndvi_change * 0.5)
entropy.save(output_entropy)
# 基于GIS网络分析进行生态链分析
network_dataset = "eco_network.gdb/network"
arcpy.MakeFeatureLayer_management(network_dataset, "network_layer")
# 进行网络分析
arcpy.na.FindClosestFacility("network_layer", "eco_center.shp", 
                             "output_routes.shp", "Travel_Distance")
print("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熵研究已完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遥感与生态安全评价的结合:生态熵与网络分析毕业论文【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