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行业发展现状:增长较好,总体保持较高的增速
药膳行业发展现状:增长较好,总体保持较高的增速
药膳历经数千年的不断演变和丰富、完善,已经成为交融传统烹饪学和传统医药学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领域,并以其“药食同源、简便验廉,蕴医于食、寓养于膳”的特色优势,至今仍然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饮食之中。
药膳行业概况
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人们健康养生的意识日益提高,药膳逐渐成为健康饮食的新商机,药膳产业迎来发展窗口期。不少企业在药膳研制、药膳预制菜等方面发力,为有健康需求的群体提供“中医药守护”。
药膳发源于中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采用中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药膳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其一,总结应用前人的经验而不泥于古,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理论、中药药性等理论为指导来配制用膳,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如遵循中药药性的归经理论,强调“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提倡辨证用药,因人施膳,因时施膳。
其二,注重中药与饮食相结合,药膳除了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外,还具有食品的一般特点,强调色、香、味、形,注重营养价值,因此一份好的药膳,应是既对人体的养生防病具有积极作用,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又要激起人们的食欲,给人以余味无穷的魅力。
其三,现代药膳的技术操作与特殊应用上,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由于药膳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故在烹制方法上也有其特点,除了一般的食品烹制方法外,还要根据中药炮制理论来进行原料的处理。如成都同会堂的荷叶凤脯,虫草汽锅鸡,广春堂的银杏鸡丁,吉林的参茸熊掌、爆人参山鸡片等,都各具其特色而驰名。
药膳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药膳行业增长较好,总体保持较高的增速。行业发展能力良好,2022年中国药膳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6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涉及药膳的企业约有7.86万家,主要分布在药膳餐饮、凉茶、药酒、固体药膏、中药冲剂、中成药保健品等行业。
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11月联合发布公告,将党参、黄芪、灵芝、天麻等9种物质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有分析人士表示,一旦有中药材被纳入了“药食同源”目录,意味着会有更多药膳菜品、食品、花草茶等中药养生产品出现。
国家卫健委表示,此次党参等9种物质充分考虑其在我国的传统食用情况、地方需求以及国际管理经验,并经生产经营试点和风险监测,综合论证确定。2019年11月,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允许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食药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作。内蒙古、浙江、贵州等省份在此基础上详细制定了开展生产经营试点的工作方案。截至目前,我国收录进《中国药典》的中药品种有2000余种,但进入“药食同源”目录的仅有百种左右。
药膳行业投资机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普通的衣食住行已经没有发展潜力,“玩、游、康、寿”成为下一个发展焦点。在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的饮食观已由充饥“温饱型”,走到美味“享受型”,而今,又迈向养生“保健型”。人类的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疗卫生事业已由“治病医疗型”向“防病保健型”转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人们更加追求食品的简单、快捷和营养,药膳的社会化和商品化可以在减轻家务劳动的基础上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以上种种新趋势,对药膳的理论与实践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极好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中国食疗药膳与西方现代营养学相比较,有着食、养、医三者结合的功能,加之与中国烹饪工艺结合,具有色、香、味、形、效的特色,所以得到国外的重视,这也恰恰是中国食疗药膳走向世界的良好机遇。国外的食疗药膳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韩国,日本在单味食疗药膳有效成分、方剂学、方法学、工艺等方面,均取得突出的进展。西方国家一些医学机构也已经开始重视食疗药膳研究。食疗药膳在北美属于自然疗法的范畴。食疗药膳的传统预防获得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的认可。
传统的中国药膳,是在中医药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我国的食疗药膳现代科学探索研究至今仍不成熟,缺少创新型的研究成果。诸多项目都在拘泥于古方,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缺乏必要的功能性试验,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中国药膳的产业化发展,实则与中医、中药现代化面临同源的处境和问题。中医、中药学者和学术团体对药膳实业重视不够,对其学术和技术挖掘和发扬也不够,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结果的局面。从现有情况看来,亟需建立一批立足于接近或者领先于世界前沿水平的科研课题,从现代科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角度探索和验证药膳食疗的“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应对方案,个别还需有类似“临床疗程”的营养强化周期(阶段性)研究或身体亚健康再平衡周期(阶段性)研究等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尽早应用于航天员训练、军事训练、警察训练、体育竞技训练及民航飞行员、高铁列车员、公共列车员等体能特殊需求人员的营养强化,注意力集中的精神调整等。此外,还可大量应用于孕婴关爱、养老保健、病人出院营养护理、慢性病长期饮食调理等。
药膳行业发展前景
专家调研显示,药膳服食将是未来健康养生的一个大方向。国际营养学界近年的膳食指南也发生了方向性转变,已经从过去以营养素为基础,转向以食物为基础。因为通过药膳研究发现食物中存在许多所谓“非必需营养素”——如低聚糖、香菇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叶绿素、番茄红素、谷维素、茶多酚和二十八烷醇等,这些“非必需营养素”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预防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
目前,药膳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义混乱”的问题。当前,在有关药膳的多种观点中,有人认为食疗是不加药物的普通食品,而药膳是食物加药物,是含有药物,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膳食。另有学者把药膳食疗纳入功能性食品,即保健食品的范畴。还有学者甚至认为药膳食疗是一种中药的特殊剂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几乎占到了2/3,另有一项调查显示:基于健康饮食,认为药膳行业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人群占80%以上,另有15%认为只要功效有保证,药膳行业前景会非常可观。
在“后疫情”“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下,“药补不如食补”的膳食养生观念备受追捧。年轻人将奶茶换成药茶,开始卷起了养生,部分高龄、独居老人要解决三餐吃饭的问题,对药膳的认可度也较高,围绕“养生经济”和“银发经济”开拓药膳预制菜,市场潜力巨大。